遍布了當時中原王朝統治的所有區域,江西、浙江、兩廣都到過,但就是沒去過福建,可見交通之閉塞。
除了交通閉塞外,讓福建成為兵家不爭之地的第二個重要原因便是戰略上極不劃算。
福建以七山二水一田著稱,平原地形很少,都集中在沿海一線。
具體來說就是閩江入海口的福州馬尾地區、晉江入海口的泉州晉江地區和九龍江入海口的廈門漳州地區。
雖說福建還有“一田”存在,但這些區域的缺點是都沒有縱深,沒有上游腹地,不可能形成珠三角,長三角那種大集散地。
離開了沿海,福建內陸就全部都是山區,路也是難走的轉山路,經濟帶小,商業農業都不發達,最重要的是農耕潛力小,重農抑商的朝代自然是看不上眼的。
當然像南宋、元朝重視商業的朝代,福建曾有一段時間很風光,被統治者所看重。
但到了明朝清朝,恢復重農抑商政策后,福建就再一次被統治者所忽略了。
總結起來,福建多山少田,不盛產糧食,也缺乏自然資源,中原王朝對其重視程度不高。
通常來說,中原統治者占領幾塊經濟價值較高的區塊后,就不會再往深山腹地繼續延伸勢力了。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的侵華日軍也主動避開了這些地區,這也是這些地區會形成客家人聚集區的主要原因。
福建的這些特點在中原王朝看來可能是劣勢,但如果反過來看,站在明鄭的立場上卻全部都是優勢。
陸路不通,那簡直太完美了,在東寧有海峽阻擋,在福建有重重大山阻礙,這都是明鄭用來抵御清軍的天然屏障。
這次對杰書大軍的抵御就是很好的體現,在重重山區中行軍苦累,清軍的補給跟不上,士氣持續低落,體力不斷消耗。
同時崎區的丘陵山地中只能分兵而行,大軍極難聚合通行,這些在明鄭的立場上看都是優勢。
海上的優勢就更明顯了,依靠強大的水師戰艦,明軍進可攻擊偽清其余沿海省份,退可阻止清軍從海路入侵福建,西山東海,與中原腹地隔離,堪稱是完美的根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