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潮州府被明軍占領,其西邊的惠州府一舉變成了前線。
負責鎮守惠州府的清軍總兵一日派遣三批快馬使者往廣州府求取援軍。
但哪里還有援軍敢再派,在朝廷派遣的援軍到來之前,吳興祚決定死守廣州不出,粵東其余州府的安危,他現在是想管也管不了了。
除了吳興祚惶恐不安之外,潮州府和嘉應州失陷之后,江西巡撫宋犖也是大為驚慌。
本來福建邵武府被明軍占領后,他已經在閩贛交界處布下了重兵防御。
眼下廣東與江西接壤的嘉應州也被明軍占領,這讓本就兵力不多的江西變得有些捉襟見肘起來。
好在偽清朝廷的反應還算及時,在將馬儀為首的明鄭使節團一行處理干凈之后,康熙皇帝立馬開始在全國范圍內調兵遣將。
上次杰書率領的朝廷大軍是由江南和直隸山東等地的駐軍組成,可惜連續三場大敗,近十萬大軍損失殆盡。
這次康熙皇帝將援兵的范圍圈定在了云貴川廣西和湖南湖北等中部省份。
距離更近,兵力充足,在康熙皇帝的意志下,這些省份的軍隊開始迅速地集結、開拔、最終會合。
這次主攻的目標放在了廣東。
康熙皇帝這次學聰明了,他清楚福建的地形對防守方的優勢有多么巨大,這在上次杰書的敗仗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這次他親自下旨給領軍的將領,要以潮州府和嘉應州作為主戰場,源源不斷地消耗明軍的有生力量。
人口眾多、兵員充足的大清沒必要非尋求一次戰略性的決戰,明軍的戰斗力擺在那里,想要在大規模決戰中戰而勝之,且不說能不能成,只是想想要付出的代價就足夠讓人猶豫。
康熙皇帝之前一直想盡快消滅明軍,犯了急于求成的錯誤。
痛定思痛之后,他決定一點點地消耗明軍的力量,比拼底蘊,做持久戰的準備。
這次負責統領清朝援粵大軍的仍然是一位皇族親王:安親王岳樂。
這么多的軍隊康熙不可能放心讓漢人指揮,甚至一般出身的滿洲人他都不能放心。
若不是身體條件不允許,他真的很想御駕親征。
安親王岳樂與康親王杰書同為清朝六大親王,乃是滿洲正藍旗人,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之孫,饒余敏郡王愛新覺羅·阿巴泰第四子。
他是順治、康熙年間功勛卓著的名將,為清朝入關后的穩定與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岳樂并非是一開始就繼承的親王爵位,而是靠著自己的赫赫戰功一步步獲得了最高一級的親王爵。
作為敏郡王阿巴泰的繼承人,岳樂最初獲封的爵位是鎮國公。
之后在順治六年被封為貝勒,順治八年其父阿巴泰死后襲爵,改號為安郡王。
也是在這一年他開始掌理工部事務,入議政王大臣會議,在王爵的尊榮之外還一躍而成為重要的中樞朝臣。
但一直到了順治十四年,他才累計功勛才進爵為親王。
如今的岳樂已經是耳順之年,堪稱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將,他的一生經歷了大大小小上百場場戰爭。
順治三年,岳樂曾跟隨肅親王豪格征討盤踞四川的張獻忠。
他作戰英勇,頗具謀略,率部眾擊斬了大西王張獻忠,那一年他才只不過二十出頭,年紀輕輕就立下了赫赫戰功,堪稱前途無量。
順治十年,他獲授宣威大將軍,駐軍歸化城,進討喀爾喀部土謝圖汗、車臣汗,隨后喀爾喀投降入貢,班師,再次為大清掃除強敵。
康熙十三年,三藩之亂爆發,岳樂再次擔任重責,封為定遠平寇大將軍,率師討伐吳三桂。
他仔細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認為先攻湖南與吳三桂正面交鋒,即使勝利,所得的土地也不容易保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