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觀察窗,所有殖民者都看到了這場灑在荒蕪大地的淅瀝小雨。
哪怕知道這是對動植物都有害的酸雨,這場降雨也依然震撼人心:
火星和降雨,這曾經聽起來八竿子打不著邊的兩件事物聯系在了一起。
這一天被火星殖民地確立為“雨節”,用以紀念火星的第一場降雨。
在人類的各種科技工具作用下,這顆早已死去的行星有了些許生氣。
“先生,生態學真是一門奇妙的學科。”奧伊斯一邊監測著大氣數據一邊感慨道。
“為什么這么說?”
“火星的地核由于某些原因冷卻,然后板塊運動停止,水流停止流動,在兩級形成冰冠,直到今天激活它的磁場就像用電擊救活了死去的人一樣。
它的各項體征都在復蘇。”
奧伊斯的感慨也不是沒有道理,生態系統確實非常精妙,某種意義上講和人體差不多。
核彈轟擊就像需要長期服用的特效藥,磁偶極子盾則像是心臟支架或者是其他的什么醫療器材。
現在火星已經逐漸被他們救活了,只需要一點點時間,火星也許依然比不上人類的母星地球,但也能成為一個不錯的殖民地。
任務:行星改造
將第一個人類殖民地宜居度改造為80以上
火星宜居度:20
這是殖民任務的后續,那20似乎證明了并不需要將整個火星的宜居度改良到80以上。
要知道現在除了五月花殖民地已經開始播撒地衣、藍藻和苔蘚類植物,其他地方的火星依然死氣沉沉,甚至因為酸雨的原因產生了不少毒性水潭。
這些經過基因工程改造的地衣生命力相當頑強,足以在改良后的土壤和巖層上生長,它們分泌的酸性物質將溶解堅硬的火星巖石,死亡后的殘骸將堆積在巖面之上,為草本植物的生存創造條件。
同時這些植物普遍具有很強的吸水能力,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
假以時日,這片土地的環境會得到改良,足以支持草本植物生長,再之后是矮小的木本植物,最后是高大的喬木...
獲得了亞爾夫海姆基因的新型植物會改變整個殖民地的生態環境,并不斷朝外擴張。
殖民地預計占地2800平方千米,等到飛船外的環境按計劃達到安全水平,他們甚至能離開飛船在外面建造建筑,真正的殖民地城市將在這片荒蕪之地拔地而起。
“我們英勇的先驅者已經在火星表面完成了初步建設,這是所有人類的一大步
這不是某一個國家的單獨行為,在哈利奧斯本的帶領下,unsc殖民者囊括了來自50個不同國家的殖民者。
當然,現在他們都注冊為unsc先驅者了你想成為先驅者嗎?現在就點擊下面的網址進行報名吧...”
unsc五月花電視臺向全世界發出募集令,太空時代拉開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