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禎不止一次在私底下問過趙玉卿,讓她在府里的時候,要多多觀察,看一念和二念可有與他相似之處。
可惜……
兩個男孩兒想必都像了娘,無法從面相上斷定是趙禎的孩子。
做妹妹的最是了解哥哥的心思,眼下,趙禎認和不認都不容易。
狠心不認吧,沒有承繼,這可能就是他唯一的血脈了,何其忍心?認下來吧,即便沒有朝臣和祖制的障礙,在無法核實的情況下,又如何敢輕易認祖歸宗,讓大宋江山旁落?
丟不下又拿不起,正是趙禎對孩子的心態。
兩個孩子處境尷尬,可但凡他們有一點不乖,趙玉卿也不會這么唏噓難過。
然而,他們實在太乖。一念是個近乎完美的小孩,尋不到一點錯處,書也讀得極好,二念雖是皮了些,但剛直善良,也是不可多得……
趙玉卿甚至偷偷想過,要是一念姓趙,可以堂堂正正喚趙禎一聲父皇,可以敕封皇太子,將來執掌大宋江山,依他展現出來的品性,長大了定是個好皇帝,那是祖宗之福啊!
眼下的大宋朝堂,正為立嗣的事爭執不下。
就在昨年,太常博士張述上書,要求官家從宗族近親中遴選出有才德的賢良子弟,封官職掌,以安撫朝廷內外。
立嗣宜早不宜遲.
盡管朝臣們心里頭中意的皇嗣人選不同,但無論如何也一定要選一個,卻是朝中大臣的共識。
諫官們三不五時就會寫個扎子給趙禎,要求一番。
但這個張述卻上疏了七次,一次比一次說得直白,激烈。
他表示天有不測風云,皇嗣不定,必將遺留禍端,引萬代不幸。這個張述甚至把趙禎突然亡故,被后宮或者宦官把持朝政,借愚昧昏懦或孩童孺子來執政的設想都翻來覆去說了很多遍。
趙禎氣得吹胡子瞪眼,卻無法怪罪他,只能繼續裝聾作啞,與朝臣們周旋……
趙玉卿不知道趙禎還能在朝臣的口誅筆伐下堅持多久,但他既然會同意兩個孩子離京,想必眼下是沒有打算認回去的。
趙玉卿頓了頓,輕輕呷了一口茶。
「去吧,行李都給你們裝上車了,隨從都等在二門。」
三個孩子神色不同,但看著長公主的時候,都有些不舍。
最后還是三念大膽一些,她不像兩個哥哥那般有禮有節,而是慢吞吞走近長公主,張開胳膊輕輕摟住她。
「長公主殿下……」她從來不敢在長公主面前僭越,但離開這天,卻說出了心里的話。
「您要是三念的祖母就好了,三念好想喚您一聲祖母呀。」
趙玉卿怔住。
目光看著小姑娘粉撲撲的臉,她不忍拒絕。
「傻丫頭,想喚便喚。」
三念當即開懷,眉眼都明媚了,甜絲絲地叫一聲「祖母」,然后松開手,朝長公主躬身施禮。….
「孫女去了揚州,祖母要保重身子,等孫女回來伺候您老人家。」
長公主眼眶一熱,她生的是兒子,從來沒有享過小棉襖的甜言蜜語,此刻竟被一個小小孩兒弄得淚濕眼眶。
「好,好,乖,三念要乖乖長大。」
三念重重點頭,又歪過臉去看兩個哥哥,朝他們猛眨眼睛。
「大哥哥二哥哥,你們啞巴了么?為何還不喚祖母?」
兩個孩子當場怔住,趙玉卿臉上也有些尷尬。
「你們快去吧,別讓人久等……」
一念和二念松口氣,齊齊應聲,「我們走了,長公主殿下保重。」
離開福安院,三念回頭時還能看
到趙玉卿在門口張望的影子。
她心里有些不明白,長公主明明更喜歡大哥哥和二哥哥,為什么肯認下她做孫女,卻吝于對哥哥們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