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說話呢,一切為了科研!”
請《古代趣聞》這么個三流雜志社采訪,直播間水友紛紛喝起了倒彩。
吳千山的臉色更是難看。
因為...他被舉報過,抄襲《古代趣聞》上的文章。
雖然最后沒有認定下來,但檀香市教學署給了警告。
此時看到《古代趣聞》記者在直播間,吳千山只覺得于閑在刻意羞辱他。
“哼,花里花俏的事情搞這么多,倒是讓我們看看你挖了什么化石。”
“吳教授別忙,容我一個個介紹。”
于閑拿出一份報告,“這是上次在圣姑山風景區挖的化石之一,我當時斷言是葬火龍,確實如此。”
“哇,你好厲害啊。”傅海濤浮夸地惺惺作態,“怎么?后續沒挖到新的化石,來炒冷飯?”
明明葬火龍也是于閑本次挖掘行動的成果,被傅海濤形容得像是翻老黃歷。
“不,我只是希望告訴大家,做學問應該細心求證,大膽設想。”
于閑頓了頓,“具體有多大膽呢...就是這樣。”
嘭——
一大塊布包放到桌上,壓得支架發出痛苦叫嚷。
水友a:什么玩意兒?這么大!
水友b:不會是化石吧?于閑雙手抱個比保險柜還大的石頭起來?!
水友c:什么麒麟臂!?
白布揭開,于閑介紹著,“這是蝴蝶龍的一截頸椎。”
單是一截頸椎,寬度將近一米半,可想而知化石的原主人會是何等巨大。
吳千山那邊也沒想到于閑起手能拿出這么個大家伙。
不管是蝴蝶龍還是其他數十噸的巨型恐龍,化石完整度大多堪憂。
沒辦法,骨骼太多、太大了,隨便一條腿骨缺失些許,或許就無法辨認屬于哪知恐龍。
很多巨龍由于骨骼缺失,復原和體型推測全靠參照親戚。
問題是親戚巨龍大多也缺失了化石,得多次查找,變得不那么準確。
于閑挖到的蝴蝶龍化石的任何部位都很重要,都是巨獸拼圖上不可或缺的一塊。
“然后是下一位,伶盜龍。”
馳龍科較為常見的食肉龍,也叫快盜龍。
不至于太過稀罕,于閑出于科普考慮才將之拿出來介紹。
一看是伶盜龍,傅海濤當即想到于閑黔驢技窮了。
肯定只挖到個蝴蝶龍化石算稀有,放前邊鎮場子,隨后啞火。
再看到于閑拿出完整度不高的第三份化石,介紹說“難逃泥潭龍”,傅海濤和吳千山徹底確認了。
于閑沒貨了!
難逃泥潭龍稀有歸稀有,但學術界已有兩份公開的化石,完整度很高,缺失的僅是前肢。
再看于閑展示的化石,應該有一部分難逃泥潭龍的前肢,還有個鳥喙部分。
這有啥可說的。
傅海濤只覺索然無味,在鏡頭前吃起零食。
吳千山的眉頭微微皺起,他發現難逃泥潭龍前肢頂端被白布裹著,意思是于閑現在不想公開那處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