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點,別沖動?!?
于閑提示著,“哪怕看到宋教授他們的足跡或者相關線索也別沖動?!?
“了解?!?
臉帶掛著幾分深思,宋別起步往城池另一個方向走去。
除了漫無目的找水池,于閑也有其他想一探究竟的。
尋龍圖譜跳動起指向標。
果不其然,古墓或者古人生活過的地方極有可能出現恐龍化石。
古時候的居民意外發現恐龍化石,與他們所見過的所有動物造型相去甚遠, 極有可能誤認為神明或者某種神秘大仙,帶回去供奉。
而且這類化石完整度相對較高,畢竟如果只發現一小節下頜骨殘片,古人肯定分辨不出來屬于遠古生物。
此時有兩個指向標指著同一個位置,看方向是這座城池的中心點,估計又被放在什么祭壇上了。
類似情況也在寒疆高原出現過,兩個指向標指著同一位置, 結果是被強行拼接起來的蛇發女怪龍和三角龍。
和于閑估計的差不多, 城池靠中心位置有個大的祭祀坑, 里頭放著許多黑云髻包裹的長方體,想也知道和黑發懸棺是同一款式。
只不過這里的棺木沒有掛在懸崖上,而是用鐵架子撐立地面,
祭祀坑邊,一塊石桌平放著,上邊的恐龍化石讓人眼花繚亂,顯然又是胡亂錯誤拼接的。
寒疆高原那邊的恐龍化石清理的非常漂亮,圍巖基本都被精確剔除,構筑成一整副骨架子并且用木框架支撐起來。
云髻國這邊的手藝活就欠缺很多了,許多化石連帶著尸塊,硬生生擺出一對小翅膀、兩個腦袋、三條腿。
從骨骼大小方面,于閑勉強能判斷出這是體型比較一般的兩種恐龍。
查看尋龍圖譜。
先更新出來的一頁是:泥潭通天龍,化石完整度19%
名字聽上去有點秀,讓人想到難逃泥潭龍。
于閑以前學習的時候總設想:
難逃泥潭龍進化!
泥潭通天龍——!
其實不是的,這兩種恐龍體型相近,兩米長, 除此以外沒啥生物學上的關聯, 而且生活年代相距甚遠。
難逃泥潭龍可以往前追溯到1.59億年的侏羅紀, 泥潭通天龍則是7千萬年前的白堊紀生物,和霸王龍、三角龍它們同期。
之所以兩邊的名字都有泥潭,是因為難逃泥潭龍的化石被發現在一個泥坑表層,明明快逃出去了還是死在里頭;
泥潭通天龍也死在泥坑里,保持著伸長脖子昂揚向上的姿態,所以有了個“通天”的稱號。
古時候死在里水坑里的小恐龍其實很多。
為什么會有泥水坑呢?
其實是大型恐龍路過時踩出來的腳印。
難逃泥潭龍被發現時,死亡的那個泥坑就是馬門溪龍踩出來的腳印坑。
太慘了。
尋龍圖譜繼續展示更新出來的第二頁消息。
火葬龍,化石完整度68%
“哦,葬火龍啊,老朋友了...不對!”
火葬龍?!
正常世界線上根本沒有這種恐龍,是營銷號杜撰的!
當時候火葬龍一手豪火滅卻燒死霸王龍,于閑經過編輯,把條件改為它需要用到蠟燭才能放火,直接把神仙變成不起眼的普通小恐龍。
現在沒條件把恐龍化石帶走,于閑只能動手將其攏在一起,避免一不小心墜落在地。
“以后有機會再把你們帶出去吧,如果我沒回來應該有其他考古全家帶你們離開地下。”
繞開祭祀坑,已經能隱隱約約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