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大明:別再叫我監(jiān)國了正文卷第8章蒸汽機四位工匠向著朱瞻墡行禮,鄭和請他先坐下,一一為他介紹。
四人中最胖的那位皮膚黝黑,光頭,臉上還有一道傷疤,從耳朵根到臉頰甚是駭人。
他叫方強是鄭和船隊的總工,遠洋船只的建造主要由他負責,雖然長得嚇人但是有著我華夏族莊稼漢子那股子老實本分勁,是個牢靠的匠人。
最矮的那個估計個頭不超過一米六,雖然個子不高,但是一身的腱子肉,他叫張三,法外狂徒那個張三,是鄭和船隊武器的制造師。
另外兩個身材高大的漢子是兩兄弟,李思和李宇,兩人的父親原是鄭和船隊的一個船長兼職最好的鐵匠,前些年去世了,兩人的冶煉鍛造工藝是極好的。
鄭和一看就是內(nèi)行,請來的四位工匠,木工,鐵匠,武器師傅,各有長項。
張三迫不及待的問:“五殿下,鄭大人帶回來的裝置,我們研究了一下,其中我覺得最精妙是連桿,這樣一個簡單的裝置可以將簡單的上下運動轉(zhuǎn)化為輪子的轉(zhuǎn)動,精妙。”
“五殿下能從開水頂開壺蓋這個簡單的發(fā)現(xiàn)想出這事情才是最神奇的?!?
四人你一言我一語的就說了起來,鄭和站起身示意他們先停下,然后招手命令下人抬出來一個加大版的“蒸汽機”。
就是之前朱瞻墡做的加大版,朱瞻墡繞著看了一圈,連桿和木輪做的非常好,這些應(yīng)該是木匠方強做的,但是這些東西技術(shù)含量本身就不是非常高,連桿可以稍微再改進一些。
至于燒水壺,他們做了一個加大版的水壺,連壺嘴都是原模原樣的按比例放大,朱瞻墡苦笑了一聲,不知道是夸獎他們細致呢還是說他們不動腦筋。
四人仿佛等待被老師宣判考試成績一般帶著期望的看著朱瞻墡。
朱瞻墡看著眼前的裝置,對于幾人的工藝倒是頗為滿意,特別是水壺,這么大的水壺要做出來冶煉工藝自然是不錯的。
其實朱瞻墡低估了這個時代的工匠,畢竟明朝有神機營,火槍火炮都能造,雖然制造工藝落后但是工匠的水準可不低。
“鄭大人,水壺只是我當時觀察到了的一個現(xiàn)象而已,要做蒸汽機大可不必依靠著水壺。”
“不必水壺?”
“是的,各位之前應(yīng)該實驗過了,可否說一下是什么在促使輪子運動?!?
方強說:“壺水燒開頂開了壺蓋,壺蓋的運動帶動輪子。”
張三則是搖了搖頭,身為武器專家的他顯然觀察到了更多:“是熱氣,是熱氣帶動了壺蓋?!?
“對。”朱瞻墡確認了他的想法接著說:“對,是熱氣,或者說用個更準確的名字我們叫它蒸汽。”
朱瞻墡物理學(xué)小課堂開課,給他們講解了因為蒸汽在壺內(nèi)加壓頂開了壺蓋。
“所以不必拘泥于水壺的外形,并非是需要水壺,我們只是需要燒水產(chǎn)生的蒸汽,水壺本身只是為了蒸汽的產(chǎn)生而存在的?!?
張三一拍腦袋:“是我等愚鈍,多謝殿下解惑?!?
此時開始眼前這四位工匠心里再也生不出任何輕視眼前這男孩的心思來。
“將蒸汽導(dǎo)入密閉的空間,內(nèi)有一個壺蓋一樣的裝置連接著連桿,可以叫他活塞,活動的塞子?!?
“活塞,這名字甚好。”張三贊嘆了一句。
朱瞻墡接著說:“一定要是密閉的。”說著在紙上畫下了簡易的流程圖和原理圖。
鄭和和幾位工匠看的甚是仔細,張三連連稱奇,不知道這個孩子的腦袋里面怎么會藏著這么多奇思妙想。
“五殿下,這樣好像不對,如果一直往里面沖入蒸汽,會不會爆炸?”張三發(fā)現(xiàn)了問題所在,氣壓的事情他雖然沒有學(xué)習(xí)過,但是認知到了。
朱瞻墡又在密閉的空間上畫了一個泄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