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有一位女子前來,據說也是給太孫殿下做妃子,殿下可知此事?”
朱瞻墡點了點頭,李顯忠回去就命人將女兒送到了順天府,順天府和應天府現在水路暢通,估計過幾日就到了,倒是自己的西域公主,路程遙遠且還得等著呢。
“哎,我等皇室男兒皆是身不由己啊。”朱瞻墡感嘆了一聲。
此時楚兒來傳消息,昨日假冒的“東瀛使團”有消息了。
看著刑部遞上來的奏報,朱瞻墡眉頭一皺,察覺到朱瞻墡表情的變化,胡善圍善解人意的說:“殿下,何事如此煩憂?”
“胡尚宮我得先去尋一趟父親。”
太子接到了朱瞻墡遞上了奏報,臉色也是一變:“昨天抓的東瀛倭寇供述東瀛的使團被他們抓在舟山島往東的一處小島,那里共有倭寇三百余人,島嶼偏僻人跡罕至所以未被發現,他們假冒使團的原因是想要刺殺我?”
這種小島被占領如果沒有漁民過去就難以被發現。
朱高熾皺了眉頭:“瞻墡,瞻埈此事該如何。”
“父親,即刻動兵,刻不容緩。”朱瞻墡直接回答。
“為何對江西匪患你反對出兵,對于小小的東瀛倭寇占領了一個小島你就提議用兵。”朱瞻埈略帶不爽。
“兩事不同。”
“有何不同?”
“倭寇為異族,占我土地,逼近海上,若是大軍從沿海登岸,我們的沿海并沒有足夠的兵力阻攔倭寇。”
朱瞻埈反駁:“不過是數量幾百的倭寇浪人而已。”
朱瞻墡嘆了口氣:“這群假冒的東瀛使團交代是幾百倭寇浪人,但是膽大包天敢抓真使團,敢冒充使團進京,意圖刺殺父親,我有一種不好預感,若他們身后的人不止這三百多人呢?”
“全憑臆想就要出兵?”
朱瞻墡懶得和他吵,對朱高熾說:“父親,請調鄭和帶兵海,搜索島嶼,殲滅占島之倭寇,解救東瀛使團。”
“派人傳,胡廣,夏原吉,楊士奇,鄭和來。”
夏原吉先到,見兩位殿下意見相左,他贊同了朱瞻墡的出兵意見,身為內閣首輔的胡廣兩不相幫,楊士奇也贊同出兵。
鄭和是最后到的,畢竟他遠一些。
鄭和聽聞倭寇之患,立馬請命:“陛下,臣已命人裝蒸汽戰船,可出海一戰。”
聽聞蒸汽戰船,幾人紛紛詫異的看向了鄭和,蒸汽船大家都看過了,但是蒸汽戰船在場只有鄭和還有朱瞻墡看過。
這也是朱瞻墡敢出擊的原因,蒸汽戰船的速度和機動性遠勝過普通船只,他有必勝的信心,而且不需要勞師動眾。
“臣命令工匠們在制造北方所需運輸船的同時也在制造蒸汽戰船,現下已有三艘,戰船推進可先刺探虛實,如果敵人真的只有三百多人,足以殲滅。”
鄭和的話充滿了信心,朱高熾和幾位大臣相顧后說:“鄭和整兵兩日后出征,尋找倭寇蹤跡,解救東瀛使團。”
“父親,我想隨軍出征。”朱瞻墡忽然開口。
“不可。”朱瞻埈第一個開口阻止:“五弟你年紀尚小,隨軍出征不合適。”
朱高熾這時頭疼了,怎么自己的爹和兒子都這么喜歡出征,一個個都往打仗的地方趕。
胡廣也勸說:“殿下,海戰風險很大,還請殿下三思。”
“父親,我想看看蒸汽戰船的效果,親眼見了才會有更多改進的辦法。”
朱瞻墡的腦子他們是知道的,如果有更好的改進辦法肯定是有奇效。
朱瞻埈再次出言勸阻:“父親,五弟隨軍太危險了,過了年他才十歲。”重申了朱瞻墡的年紀太小。
他的想法就是他想出征剿匪,大家不讓,憑什么朱瞻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