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嗎?反而因為戰爭帶動了一大波工作崗位和產業的蓬勃發展?!?
“時代變了,諸位?!敝煺盎p目如隼瞧著一位位胡子花白的閣臣。
“現在的時代,只要戰爭不是在國內發生,而是在國外,或許參與到戰爭中對我們來說有利無害?!?
朱瞻基的觀點讓所有人一愣,這番話也顯得朱瞻基太好戰了一些,但是細細想想似乎并無錯誤之處。
大明這些年越打越旺,既出了被外族侵犯的惡氣,也實實在在的發展的越來越好,大明民眾的自信心也越來越高。
但是其實這些都是說辭,最重要的是朱瞻墡已經和朱瞻基攤牌了。
只要朱瞻基支持朱瞻墡西征,朱瞻墡無條件的支持朱瞻基登上皇位。
這樣的口頭之言還不是最關鍵的,最關鍵的是朱瞻墡的態度。
朱瞻墡是一定會西征的,如果自己也攔著他,那么很可能兩兄弟之間就得開戰了,誰攔著他,誰就是他的敵人。
而且朝臣們都在想著用對付漢王的辦法對付朱瞻墡,卻沒想過,現在的朱瞻墡比漢王可要恐怖的多。
漢王之亂時,朱瞻墡可以幫忙制衡,但是朱瞻墡一旦反了,誰能制衡?漢王嗎?他巴不得朱瞻墡反了吧。
而且若讓朱瞻墡也成立國中之國,新建王國,讓他以王國的力量去西征,所有的朝臣都覺得他一定不行,但是你有沒有想過萬一他贏了呢,那將是一個擁有疆域比整個大明還要廣大的超級帝國,到時候誰才是宗主國,誰才是朝貢者。
誰才是大明。
他會贏嗎?
這個問題朱瞻基想了很多遍,他覺得自己這個弟弟從來是個創造奇跡之人,而且他覺得朱瞻墡沒有搶奪帝位的意思,不然不會和他攤開了說。
但是他是真心的嗎?他會不會像是在東瀛對待朱允炆那樣對待自己,他的心思很深,深到讓朱瞻基有些害怕。
他終于明白了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的道理。
但是權衡利弊之下,朱瞻基做出了這個看似意料之外,但是情理之中的決定。
接下來整個內閣都陷入了激烈的爭吵之中,朱高熾的腦袋都快炸了。
第二天繼續吵,但是太監送來了一份廣州府的加急的信件。
朱高熾打開了信件,自己先看了一遍,然后遞給了下方的所有人看。
信件中朱瞻墡詳細的闡述了,關于在西洋建立前哨港口以及去蘇尹士挖運河的想法和具體實施過程,并且說了擴軍的資金和運營費用暫時不需要朝廷出錢,廣東藩司會自行承擔。
也就是說朝廷還沒商量好是否要出兵,朱瞻墡已經將步驟都安排好了,大有擅作主張的意思。
朱瞻墡不知道這樣做不好嗎?他當然知道,但是他也知道內閣絕對會拖,不斷的拖著,等到他們商量好得到什么時候去了,自己這行為會惹怒他們,但是也在堅定的表達自己的態度,我一定要打。
朝堂已然大亂,但是朱瞻基依舊堅定的站在朱瞻墡這一方。
“兒臣已與五弟商議,西征現在只做前期準備,等到兒臣北伐歸來,才會開啟西征,避免兩面作戰,兒臣不日出征,不論如何,兒臣的意見便只有一個字,打!”朱瞻基的話擲地有聲,表達了自己的立場只身退出了朝堂,不再參與任何的討論。
兩個兒子都這般,讓朱高熾非常的為難。
他本來就是一個守成之君,也沒想著和朱棣一樣做個開疆拓土的千古一帝,但是兩個兒子還是最出色的兩個兒子都要去打仗,能不頭疼嗎?
在歷史滾滾車輪的承載之下,他這個皇帝也被迫的成為一個開疆拓土之人。
朱瞻基離開之前堅定的態度對于閣臣們還是有一定影響的,至少吵鬧之聲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