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鎮,朱祁鈺兩個兒子,朝堂上的大臣最重視大統,只要名義上她是朱祁鈺的母親,大臣們多少會幫襯著些。
胡善祥躬身行禮,眼眶難免紅了,這么些年來少有能感受到自己丈夫對于自己的關懷,輕聲說:“萬望陛下保重龍體,孩子們都還小,還得陛下教他們騎馬射箭。”
朱瞻基慘然一笑,腦海中回想起自己兄弟幾人當初的模樣,伸出手顫顫巍巍的說:“母親,你還記得當年,瞻墡剛出生的時候嗎?”
“我鬧著要見弟弟,被太監宮女攔下來,就命著瞻墉在隔壁院子點了把火弄出了濃煙,我自己偷偷跑進來見了瞻墡。”
張太后抹了抹眼淚帶著笑容:“記得,記得怎么不記得呢?你皇帝就寵著你,這樣了還不罵你,還夸你懂兵法,有聲東擊西之謀略。”
“當時的瞻墡可難看極了,小小的,皮膚也皺在一起,與我想象中的瓷娃娃可不一樣,但是母親給我抱他的時候,便覺得可愛上了兩三分。”
“你們兄弟三個自小感情就好,瞻墡會走路起就屁顛屁顛的跟在你后面。”
談到朱瞻墡和朱瞻墉,朱瞻基淺淺的笑著,身子好像更無力了一些,差點沒坐住要倒下去,可給眾人嚇了一跳,但是他坐穩之后,擺擺手示意不要人攙著。
“瞻墡現在長大了,小時候他行為乖張些,長大了雖然做事有時候仍不計后果,但是赤誠之心未變,為了鄭和的事情他跑了那么遠,打了這么久,生生打下了一個西洋聯邦這樣前古未有之疆域,我這個當大哥的,當皇帝的沾了他的光。”
“胡說什么呢,自家兄弟何來誰沾誰的光,若非陛下你力排眾議的鼎力支持,瞻墡這一行怕也早就失敗了。”張太后嗔怪著說,對于自己的大兒子,她打內心里面佩服,這般信任支持自己的弟弟放在歷史上所有皇帝中,怕也找不出任何一人來。
“母親,兒子自從親政以來才明白父親的辛苦,以前總覺得會帶兵打仗就行了,覺得父親就是瞎忙,后來才知道,財稅,政務,天災,民生,想要做個好皇帝可是難得很啊。”
張太后伸手撫摸著朱瞻基的后背:“陛下這些年來,事必躬親,為民盡心竭力,開疆拓土,經濟空前繁榮,家家有余糧,人人皆讀書,便是往前數上歷史上所有的皇帝,能比陛下的也無一二。”
朱瞻基欣慰的笑著:“皇爺爺開永樂盛世,父皇仁政愛民勤勤懇懇,大明至今日之繁榮,不可毀了,傳旨下去,楊士奇,楊榮,楊溥,夏原吉覲見。”
四位老臣跪在面前,此風雨飄搖之際,也是他們最為難的時候。
在大臣的面前,朱瞻基就算非常虛弱,仍保持了威嚴:“四位愛卿,主幼國疑,接下來還有勞四位愛卿了。”
僅僅一言四人就明白了朱瞻基的意思,這幾日因為這事情整個朝堂可以亂成一團的。
朱瞻基身體一天比一天差,萬一他走了,這個龐大的大明帝國怎么辦?
朱高煦,朱高燧虎視眈眈,特別是朱高煦在軍中仍有不少的舊部,人在西域,對于朝中的一舉一動卻萬分關心,朱高燧心思深沉,誰也不知道他怎么想的。
新一代的王爺中,朱瞻埈年富力強,也有爭雄之能。
除了這些人之外,那雄踞海外的朱瞻墡才是他們最最擔心的人,這位王爺甚至不需要做什么,只要振臂一呼,響應者必然無數。
因為從禮法的角度來說,他是洪熙皇帝的嫡子,當今太后的幼子,皇帝一母同胞的親弟弟,實力強橫,能力更是出眾,而且只有他能夠壓下現在國內的其他藩王勢力,手下精兵強將如云,文官中現在也有不少出自南海大學,海外聲勢更是滔天。
他才是最好的皇帝繼任者。
但是朱瞻基也得為自己的妃子和子嗣考慮,兄終弟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