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網友們都變得更加的熱情了。
而在評論區中,總評論數更是破了一萬,并且距離兩萬也沒有多遠的距離了。
『林神牛逼!』
『我的天哪,這個獎居然都和諾貝爾獎有關系了嗎?林神他才多少歲啊!』
『我在百度百科上面查到了,林神還有一個月就要過生日了,過了生日就是21歲,所以嚴格來說,他現在才20歲!』
『這人是開了掛吧?絕對開了掛的吧?』
『我給你們說個秘密,林神他就是高維』
『高維什么?』
『希望人沒事兒(合掌)』
『其實沃爾夫獎都不算什么,咱們都可以期待一下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還有明年的數學家大會,到時候就是菲爾茲獎,拿菲爾茲獎的難度可是比諾貝爾獎難多了。』
『那不就是21歲的諾貝爾獎得主了?恐怖如斯恐怖如斯』
……
網友們都在評論區中表達著自己的仰慕,林曉如今的成就,對于他們大多數人來說,除了仰慕,也只能仰慕了。
當然,不遭人嫉是庸才,在網絡上黑林曉的人即使很少,但是也從來沒有絕跡過。
『拿了獎又怎么樣?還不是在國外?』
『這是請了多少水軍啊,別林神了,直接林圣吧。』
不過,這類的話語,在這些評論中還是顯得太不起眼了,很快就被淹沒在逐漸破三萬的評論之中。
而且看這個時間,評論數破十萬也不是沒可能。
在如此熱潮之下,上面也不可能沒有任何反應。
首先就是要去接機。
雖然林曉是一個人回國的,不過還是有不少人知道他今天才到上京的,然后再稍微調查一下他的航班還有達到時間什么的,反正這些信息都是登記在冊的,畢竟這些旅客的所在航班早就已經把旅客信息發送到機場了。
于是得知了林曉的航班后,上京國際機場,就涌來了許多人。
科技局的局長馬高亮來了,科學院的一幫人來了,上京大學歡迎自己的博士生回來,自然也安排了一堆人過來接機。
總而言之,來接機的院士一抓一大把,大領導同樣也是一抓一大把。
所有人,都是來迎接他們的天才,華國的驕傲回家。
“人真多啊。”
馬高亮的秘書看著周圍的那些大領導,不禁感慨道。
他這位秘書,在這里面都只是一個小人物。
馬高亮笑著說道:“人再多也是應該的,畢竟,咱們迎接的是一位國士。”
“國士?”秘書想了想,最后深以為然地點點頭,“確實是國士。”
國士,一國中才能最優秀的人物,如果在古代,國士指的是那些治國能臣,而放在現在,他們的科學家們,顯然也屬于國士。
而林曉,毫無疑問已經算是他們的國士了。
一名二十一歲的國士啊。
秘書攏了攏身上的衣服,心中已經有些迫不及待地想要見到林曉了。
而接機大廳里面,顯然并不僅僅只有他們這些來接機林曉的,還有許多來接機親朋好友的人,他們見到這一群看起來都不是什么簡單的人物,都不忍不住議論起來。
“這些都是誰啊?”
“那個好像是……科技局的局長?”
“科技局局長?我查查。”
這上京城的人對這些事情都還是挺感興趣的,而查了查結果后,還真是那位科技局的局長。
于是乎這就讓那些其他人驚呆了,讓這樣一個大部門的一把手親自來接機?
到底是誰這么大的面子?
所有人都很好奇,不過也沒有人上去問,免得打擾了人家。
于是就這樣,時間來到了上午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