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原子是由核外電子層以及原子核所組成的。”
“而我們畫在圖紙上的原子,雖然他們都是圓的,看起來就像是個實心球一樣,但其實,它沒有外殼。”
“就像我們的太陽系一樣,行星是電子,太陽就是原子核,各自有著各自的軌道。”
“當然,兩者稍微還是有點不同的,畢竟多個電子是可以共處于一個軌道的,而我們的行星顯然就不行。”
“不過,最大的不同還是,原子與原子之間,能夠連接在一起,咱們的太陽就不一樣了,它不會和其他恒星連接在一起——當然,這么說也不絕對,當幾十億年之后,銀河系和仙女座發(fā)生碰撞的時候,也許我們的太陽就會和其他的恒星連接起來。”
“當然這件事情距離我們還是太遠了,回到整體上來,當原子與原子連接起來后,他們之間的電子,就形成了一個連接點,你們知道詹氏火車鉤嗎?它被用來連接火車的車廂,當電子連接在一起時,就如同這種火車鉤連接在了一起,只不過,火車鉤要更加的牢固一些,比起電子之間的化學鍵要更加堅固。”
“至于電子兩邊的原子,顯然并不僅有這么一個連接,哪怕是最簡單的氫氣,也是兩個電子形成的連接,而這樣多的連接,就讓我們的原子看起來如同一個東西——”
“扭結!”
“至于為什么我要用扭結來形容他們,這里,就讓我們回到紐結理論當中。”
華科院物理研究所的報告廳中,林曉站在臺上,進行著關于電子拓撲成鍵理論的報告,而報告廳,已然坐滿了人,哪怕是過道上,也坐著人。
其中有國內頂級的物理學家,也有不頂級的物理學家,同樣,還有一大堆的物理研究所研究生,和其他地方慕名而來的人。
林曉第一次進行電子拓撲成鍵理論的報告,每個人都不愿意錯過。
而隨著林曉的講述開始,并且逐漸進入內容,那些研究生、實習研究員。助理研究員等等都露出了感動的目光。
碩士生A:“太感動了,我居然聽到了林神的報告!”
碩士生B:“我都準備好回去看錄像了,沒想到林神說的這么形象。”
博士生:“林神真是太照顧我們了!”
實習研究員:“以后出去我可以吹我聽懂了林神的報告。”
不過,正當他們自我感動的時候,臺上的林曉忽然說道:“那么這里呢,需要用到一些拓撲學里面的知識,我就從數(shù)學方面簡單為大家解釋一下。”
隨后拿起筆,就在黑板上寫起了式子。
而這個時候底下自我感到結束的研究生和普通研究員們再次抬起頭的時候,就頓時驚呆了。
碩士生A:“這是啥?你管這叫簡單?”
碩士生B:“我收回我剛才的話。”
其他人:╥﹏╥
畢竟電子拓撲成鍵理論是用數(shù)學來進行論述的,如果在報告的時候,不用數(shù)學的話,肯定是行不通的。
當然,林曉也并沒有直接就一直用數(shù)學講下去了,簡單用數(shù)學論證一個點之后,他便重新用起了更加通俗易懂的方式講了起來。
只不過,正當在場的那些研究生們還以為剛才那“天書時刻”就此結束的時候,林曉卻突然又開始用數(shù)學方法論述起一個關鍵的東西,于是他們又只能陷入迷茫中,再次度過了這個“天書時刻”。
就這樣,伴隨著林曉時不時地用十分復雜的數(shù)學來解釋一個點,這場報告,也在大概一個小時后結束了。
熱烈的掌聲響起,只不過,除了那些頂級的物理學家們倒是還能聽懂并且聽完,其他的不頂級的物理學家以及其他人,就只能帶著一絲迷惑的眼神,跟著人們拍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