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的新聞中,華國人幾乎都知道的知名科學家林曉,正在講述著他所攻克的這個能讓全世界人都為之激動的新技術(shù)。
“我們的這種人造神經(jīng),具有著十分優(yōu)秀的性能,能夠植入人體內(nèi)的任何角落,其本身就采用了十分對人體親和的材料,可以替代人體的12對腦神經(jīng)以及31對脊神經(jīng)中的任何神經(jīng)。”
“這也就意味著,以前任何和神經(jīng)有關(guān)的事情,我們都將可以實現(xiàn)解決,比如對于下肢截癱或高位截癱的患者來說,只要在其斷掉的中樞神經(jīng)處,將我們的人造神經(jīng)接上去,就能夠讓其重新獲得掌控過去無法動彈的那部分肢體,癱瘓者將可以從輪椅上下來,腳踏實地地站在地上,重新獲得自由。”
林曉面帶著微笑,詳細地介紹了人造神經(jīng)的作用。
而負責采訪的央視記者也是面露驚訝,“這么說的話,那些癱瘓者都將能夠重新站起來嗎?”
“是的。”
林曉微笑著再次點點頭。
記者當即就忍不住地說道:“那這可真是一件十分值得慶賀的事情啊。”
“那么,林教授,你對自己研發(fā)出來的這項技術(shù),有什么想法嗎?”
“想法?”林曉微微思考片刻,隨后說道:“科技是為了什么?顯然,科技是為了造福人類,對于這項技術(shù),就是為了造福人們而誕生的。”
“當然,我想這也應該是一件眾所周知的事情,科技是服務于人類大眾的,我們的這項人造神經(jīng),同樣也是基于這個前提而誕生的。”
聽到林曉的回答,記者臉上也露出了敬佩的目光,對于這樣的科學家,又如何不讓人為之敬佩呢?
記者點點頭,說道:“好的,那就期待林教授你能夠創(chuàng)造出更多服務人類大眾的技術(shù)了。”
這段采訪結(jié)束了,回到了直播間內(nèi),一名主播繼續(xù)介紹著這項技術(shù),以及預計開售的時間,包括之后的臨床試驗安排。
而與此同時,那棟破舊的房子中,周雄的目光中,已然充滿了激動。
可以站起來了!
他可以站起來了!
大概是上天聽到了他的呼聲,給他送來了如此的好消息……不對,要相信科學,這不是什么上天聽到了他的呼聲,不然的話,他也不可能等待了這么久。
所以,應該相信的是科學!
相信叫那位林曉的科學家!
不過,就在這個時候,他忽然一愣,因為他忽然忘記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就算這個東西如果真的能夠用上,到時候的價格會是多少呢?
他的家庭,幾乎不能承擔超過三千元以上的額外開支,否則的話就要面臨吃不上飯的可能。
而如此重要的技術(shù),能夠讓癱瘓的人重新站起來,需要的錢,恐怕也會絲毫不少吧?
幾萬,甚至是幾十萬?
然而,如果他不能換上這個人造神經(jīng),讓自己站起來的話,他又如何重新勞動,去賺錢養(yǎng)家呢?
想到這里,他的心中頓時又感覺到了一種莫大的絕望。
一分錢難倒英雄漢,此時在他的身上也應驗了。
不過,就在這個時候,電視上的新聞女主播這時候又說道:“此外,根據(jù)國院例會中的決定,當人造神經(jīng)的技術(shù)通過臨床試驗后,將會迅速推入市場,并納入醫(yī)保范圍中,同時將會全國統(tǒng)一報銷比例95,以確保每一位又需要的患者都能夠用上這項技術(shù)!此外,任何在役或者退役的軍人及警察中,如曾經(jīng)因戰(zhàn)、因公等原因,對人造神經(jīng)有所需求的話,將可以全額報銷并且優(yōu)先供應……”
聽到這段話,原本還感到無比絕望的周雄,頓時呆住了。
而后,他的眼睛再次紅了起來,直到最后揉了揉自己的眼睛,仰起頭,口中喃喃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