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了瘋了,真的是全都瘋了!”
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中,物理學家們都抱著自己的腦袋,看著他們親愛的同事,愛德華·威滕的那篇論文。
想要證明弦的存在,就必然是有實際的數據和嚴謹的數學推導作為支撐。
就像林曉所證明的楊米爾斯規范場的存在性和質量間隙問題,便就是嚴謹的數學推導論證,而在實驗上,科學家們早已通過多中實驗確定了質量間隙的存在,這也是為什么諸多科學家確信有質量間隙。
只不過通過實驗的證明,讓科學家們只能窺其斑而不能窺其全,因為質量間隙的難以觀察程度,使得他們完全不能通過實驗數據來判斷其情況,所以最終仍然需要從數學上的嚴格論證才能讓他們得以更進一步的確定其細節上的本質。
而弦的存在就不一樣了,各種各樣的弦理論已經從數學上的嚴格推導證明了其存在,只不過其依然有著爭議性,還是有些人不相信弦的存在。
這就必須提到從實驗證明的重要性了。
畢竟,在物理學中有這樣一句話:實驗可以推翻理論,但理論不能推翻實驗。
在實驗的結果沒有出現之前,客觀存在的事實真相就永遠被蒙上了一層薄紗,沒有任何人能夠百分百確定自己在薄紗之外的推論是對薄紗之內景象的精準描述。
而這也是符合哲學的,眾所周知的一句話,實驗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所以沒有實驗能夠證明的“弦”,就永遠不會被所有人都接納。
世界上所有物理學家也都是保持著這種半信半疑的態度,去面對弦理論,同時,絕大多數人也都做好了這一生都不會發現弦存在的準備。
結果前段時間出現了他們同樣做好了準備這一生都不會統一的量子力學和相對論,結果這才過去沒多久,嚴格來說林曉的那篇論文發出去還不到兩個月,結果現在弦也給發現了?
在這篇論文中,威滕抽取了曾經在粒子對撞機中的實驗數據,然后通過林曉給他的那個驚喜,也就是那個在數學上的推導方法,最后成功地完成了最終的證明。
而這一次,他發現弦的方法,便是基于重離子對撞時會產生一種閉弦的推論。
閉弦的出現會導致一部分能量的消散,只要在計算中發現了這一部分消失的能量,便可以證明閉弦的存在,而只要證明閉弦的存在,就足以明確弦理論的基本假設:「弦」,是存在的。
而在過往的實驗中,在重離子對撞的實驗中,盡管經過了研究人員許多次對實驗數據的研究處理,但是卻始終都沒有發現這部分消失的能量,所以研究人員普遍都認為這還是因為對撞的能量不夠,導致這個閉弦并沒有被撞出來,自然而然其也就發現不了了。
至于威滕的論文,他同樣也沒有基于這種方法來嘗試找到,畢竟他已經在這上面失敗過很多次了。
而他所使用的方法,則和當初林曉發現弦的存在是一樣的。
通過種種實驗數據和數學推導,明確在這個反應的發生中必須有弦的參與,或者說是弦在其中產生了作用,基于這個原理,就足以確定弦的存在性。
否則的話,如果不是弦,那就只可能是其他的物質了。
但顯然,這種可能性很低,畢竟從其數學模型完全和弦一樣的東西,又怎么可能會不是弦呢?
所以通過這種比較巧妙的方法,威滕成功地明確了弦的存在,而哪怕是曾經認為弦不存在的物理學家們,此時也找不出什么反駁的理由。
于是乎,所有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物理教授們,都得到了消息后爭先恐后地找上了威滕,想要從他這里了解到什么。
甚至也不僅僅只是高等研究院的物理教授,普林斯頓大學的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