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恒星年齡互不沖突的,也無可辯駁,恒星壽命等于燃燒量除以消耗率,但是現(xiàn)在我們討論的是藍星天文學的計算公式,在我們的公式里,恒星的質量是以太陽的質量為計算單位的,包括不同星系對應時間的定義也不一樣,所以我認為從理論上并不沖突。
體積越大,它的壽命就越短,參宿二的體積是太陽的四十倍,但是它的壽命也許只有一千萬年。”多多對著索斯院長給出了自己的解釋。
大家聽了多多的話之后,并沒有太多的辯論,畢竟當前這個問題不屬于主要矛盾。
“這顆小恒星的壽命如果達到三百億年,真的讓人感到非常奇怪,在兩大已成熟恒星的夾縫中,如何有可能存在形成新恒星的星云塵埃空間,還能保持如此穩(wěn)定的長壽狀態(tài)。”張星星也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我認為這顆小恒星不是在這里形成的,而是在其他地方生長起來的。”通信系統(tǒng)中,老杜突然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不是在這里形成的,難道它是飛來的嗎?”張保爾質疑地問老杜。
“是的,我的觀點恰恰與你相符,我認為這顆小恒星是一顆流浪恒星,在其誕生之初,原始的星云塵埃受到外力影響就在不停地移動,最后受到這兩顆正在互相吞噬的恒星的引力吸引,來到了這個區(qū)域,三者之間意外地達成了一種平衡狀態(tài)。”老杜繼續(xù)對張保爾闡述自己的理論。
“流浪恒星,正常來說每顆恒星因為自身質量較大的原因,只有星系這樣整體質量更大的天體系統(tǒng)可以將它們限制在一定范圍內,但是在宇宙中,不同星系也時常因為引力的關系相互作用,最終碰撞融合成為一個新的星系,這時兩個星系原有的引力系統(tǒng)受到了影響,一些恒星在星系碰撞的過程中被加速,被甩出了原星系后,成為流浪的恒星。”多多對于老杜的話做了補充。
“如此說來,這個馬頭星云的體系內,一定有某一種強大的力量破壞了這顆恒星的運行軌道,使它離開了原來的位置,被這個雙星系統(tǒng)給控制。”張星星也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除了星系間的相互碰撞,黑洞之間的碰撞產生的巨大加速度也是造成流浪恒星的另一個原因。”多多還在補充著這個碰撞理論。
“這么說來,以馬頭星云的規(guī)模,存在兩個強大星系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說更大的概率,是星云中存在著兩個黑洞。”我總結了大家的綜合結論給出了自己的定義。
“馬頭星云的內部存在黑洞,還不止一個,這太不可思議了,這里是新恒星誕生之地,馬頭星云也是一顆新出現(xiàn)不久的暗星云組織,預計它自身的壽命也只有五十億年左右,在新星誕生之地的發(fā)射星云內部,居然會存在恒星已經(jīng)死亡之后的黑洞,這在邏輯上完全行不通。”
張保爾覺得自己的復刻知識完全白學了。
“這不奇怪,我覺得既然有流浪恒星,那名這些黑洞是否也是由其它區(qū)域流浪而來,屬于一種流浪黑洞。”我突然靈光一閃,拋出了我的觀點。
流浪黑洞并不是很新穎的理論,藍星上的天文學家早就證明了宇宙中有流浪黑洞的存在,這個理論確實可以解釋為何馬頭星云內會存在黑洞這種恐怖物體的原因。
“但是在這個區(qū)域內同時出現(xiàn)了兩個流浪黑洞,又同時來到了馬頭星云后并產生碰撞,這種概率在宇宙空間中是不是太小了,不太現(xiàn)實。”索斯院長又發(fā)出了一次質疑。
這個問題很有深度,確實從新生的馬頭星云來看,兩個黑洞從這個適合生命誕生區(qū)域同時經(jīng)過概率太低了,眾人頓時陷入了短暫的沉默之中。
所有藍星人都明白,藍星能夠穩(wěn)定發(fā)展四十億年,與其獨特的所處安全區(qū)域有著很大的關系,藍星位于銀河系大旋臂的外圍區(qū)域,很好地避開了那些巨型黑洞、超級隕石、大型恒星爆炸等毀滅生命的大自然現(xiàn)象,對能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