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這么久,只怕公婆手里的銀錢也有些緊了。她們做為姜家的兒媳,總不能心安理得的享受著,總得為家里出份力才行。
尤其張巧秀,二郎在民兵營里泡著,對家里真是沒有半點貢獻。民兵營除了管吃管住之外,可是一點餉銀也沒有的,所以她就等于在家里白吃白喝。
所以她心里也很是不焦慮不安。
見蘇氏也有想掙錢子的心思,于是便跟蘇氏一起商量了,去城里的繡樓接繡活回來做。
蘇氏生產前接的那一單,掙了足一百兩銀子。那銀子當初在開望鄉樓的時候,她全拿出來了。
當時姜攀和陳月芝說什么也不肯要,畢竟兒媳挺著大肚子一針一線繡出來的,他們得多不要臉才能接下啊。
但蘇氏卻堅持要給,她說她也是姜家人,姜家需要銀子辦事的時候,她怎么能攥著銀子在手里不管家中?如果公婆不收下她的銀子,那就是沒把她當姜家人。
如此這樣,陳月芝和姜攀才收下了那一百兩銀子。
這事兒張巧秀是知道的,開酒樓兄嫂出了銀子,大郎又一直在酒樓里頭當掌柜,二房跟他們比起來,真的就是白吃白喝。
眼下連姜曉都開始為家里操心起來,她就更加坐不住了。
思前想手,張巧秀決定找蘇氏商量對策。
蘇氏正好也有這么個想法,于是二人一合計,決定去城里的繡樓接著繡活回來做。
雖然繡活掙的不多,但她們除了這個也沒別的本事了,而且也總好過天天在家坐著等吃的強。
蘇氏的孩子有奶娘照看著,她平日里也很是清閑。
妯娌二人一商量好,立刻就去了之前合作的繡樓。
兩人的運氣不錯,正好繡樓里有一件工錢不低的繡活,于是兩人二話不說便接了單子,回家就開始忙活了起來。
姜晚也沒想到自己開個茶樓,竟然能激得兩位嫂子也開始想著法子掙錢。她根本沒有這樣的意思,她單純的是想偷懶不去茶樓里打卡上班而已。
不過看到一家人都在為了更好的生活一起奮斗,這感覺也挺不賴的。
他們這一大家子,到目前為止,大家的心都是齊的,有勁兒都往一處使,這樣的氛圍很是難得。
要是他們家能永遠保持這樣的家風就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