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大地道教派系眾多,免不了會形成魚龍混雜、駁亂不清的形式局面,大禹朝自統一中原以來便崇道貶佛,尊黃老而不尊佛陀,是以對那些層出不窮的道家雜牌宗教也不加以阻壓抵制,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任由他們天馬行空的衍化發展。難以計數的教派宗門之中,要說勢力范圍最為雄大廣博、高高在上,足以擔起“道教正統”這四字最勝稱譽的,那就非“正一派”莫屬了。
道教正一派脫胎衍生于供奉祭祀教祖太上老君神位的盟威道。約莫一甲子多的光陰前,盟威道教派的信仰門徒里面,出了個天生道脈之屬,姓張名棱字道臨的天才道士。張道臨早年間修習儒家文化思想,通四書覽五經,時任江州令,官運亨通節節高升,極有青云平步大富大貴的兆頭。三十歲時改好閱讀河圖、洛書、讖緯、天文、地理等等一類的道文書籍,三十二歲自學成才寫出一本《老子想爾注》,提出了“道生一,一散為氣,氣聚形為太上老君”的思想觀點。三十三歲于鶴鳴山拜入了盟威道掌教五斗米真人“終南隱仙”張沛同的嫡派門下,遂徹底罷官不做,棄儒從道,成為盟威道二十四道官祭酒之一。晚年間驚為天人的實現了道學與武學雙學合一,儒家與道家兩家共融的曠世壯舉,以雙肩之力,挑起四重重擔,且每一擔,都幾乎臻至登峰造極的境界!
江湖傳言張棱乃九天雷部應元神君轉世下凡,只因他剛入道沒兩年便精通擅長各種玄妙方術,可召呼風霆禱請雷公,予以凡間雨水澆灌莊田,如此法力,非神人不可為也。三十五歲史無前例的首創了“棱井”技術,造福澤被甚廣,得官家許可后又傳授劍南道百姓熬鹽冶鐵之法,并用符水咒術等等道家功法幫助多地災區解除洪水瘟疫,從天災人禍的手中救下了上萬條無辜性命。張道臨因該善舉而被掌教師父張沛同賜名為‘念慈’,取心懷蒼生慈善悲憫之意,寓以善道治人,從此他再不使用原名與原字,畢生通稱張念慈。
傳聞張念慈加入盟威道第三年,曾獨自一人游覽淮南道魯州雞嘴山,在金臺峰憑欄向南眺望時被路人詢問尊姓大名,他本欲如實回應告知,忽看見對面三座山峰巍峻聳拔,尖尖的峰頭挺立蒼潤直入厚重云霄,堪稱秀麗絕倫,心血來潮便稱自己姓張名念慈號“三峰”,還當著那名路人的面縱身躍至了對面的山頭,路人悚然大異,以為必定是天庭神仙降凡。“三峰居士”這一綽號徐徐傳開去后,張念慈又覺得“三峰”這個名號有些不雅,擔心被人與那男女房事“三峰采戰之術”相聯系而玷污褻瀆了自己的清白名聲,想到八卦中“乾爻三連,而坤爻六斷”,便從坤土中豎一根浩然正氣,補其斷而全其一,更正“峰”為“豐”,姓張名念慈號“三豐”。
歸屬盟威道不足五年,靠著一本據傳是上古黃帝親筆寫就的《九鼎丹法》里面記載的外丹黃白之術,耗時三日三夜,成功于云錦山巔峰處煉出了陰陽乾坤合而為一的“龍虎大丹”,令山巔上方的無限天空皆鋪滿了呈龍虎形狀的絢爛奇幻煙霞。不惑之年習得道門秘術五雷正法,手掐奧極雷訣,即可拉曳滾滾天雷下界殺敵,依靠此法誅滅魔教妖人與異教賊徒無數。
年逾半百的張念慈從駕鶴飛升而去的五斗米真人張沛同那里接過了盟威道當代統領掌教之位,廣收各類求道門徒,又矜矜業業弘揚了整十年的明威善治的宗派文化,十年來著下整整六十四篇太清玄元道書,無一不是價值極高的傳世經典。六十歲時為了順應帝王統治、遵從天子心意,改盟威道為代表正大一統的“正一派”,自封正一派創教祖師,并將北方玄武帝君葉光紀奉為最高信仰神明。
有讖語曰玄武興于武行,玄武興而武行興,故張真人又在中央皇室的大力出資扶持下,于劍南道蜀州靈寶郡的那座玄靈寶地武行山上開創修建了恢
(本章未完,請翻頁)
宏巍峨的龍虎宮建筑群,以該宮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