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開始研究楚南的治國之策。
很多東西,從事后來看,就會變得清晰明朗,楚南為何會在大量屠殺名士之后,不但沒出現根基不穩,治下混亂,反而越發穩固?
為何楚南每次都能以弱勝強,先敗陳家和孫策的聯軍,再敗曹操,最后更連袁紹都擊敗了。
單憑呂布之勇顯然是不夠的。
已經有了結果和過程,反推原因就變得容易多了,楚南屠士并非一味地屠殺,而是拿出一條法令來,違背者殺、反抗者殺。
王莽似乎也做過類似的事,還沒楚南做的這般徹底,但他為何失敗了?
區別就在楚南屠士的同時,卻又拉攏了另外一批人,寒門、庶族、衙署里不起眼的吏員以及百姓,而從頭到尾都沒有士人愿意站在他這邊,所以士人反擊只能從明面上來,而楚南卻在這個過程中,吸引了大量寒門、庶族人才為其所用。
以往的框架被打破的同時,迅速建立新的框架和制度,所以出現令天下人很不解的一幕,士人越屠,民心越穩固,搞得人以為殺士就能穩固民心一般。
除此之外,楚南對輿論的把控也很厲害,而且殺人往往都能找到非常合理的理由,并非世人傳言中一般濫殺嗜殺。
通過研究楚南,劉備隱約間,似乎看到一個籠罩整個天下的框架,而楚南所做的一切都是圍繞著這個框架來做,而這個框架就是楚南能得民心,能有今日之勢的根本原因,所有人都在這個框架中生存,,并且能夠在這個框架中找到自己的立身之本,甚至楚南給士人也留了路。
只是那些路在已經習慣了自身權益的士人看來,不屑而已,但這條路可能是最合適這個天下發展的,所以楚南在屠士時,可以干脆果決,就連荀彧和荀家這樣的人才和大名士,只要出了他給的框架,也能毫不猶豫的殺掉。
年紀輕輕便胸有溝壑!
劉備依然恨楚南,無論是殺弟之仇還是與自己匡扶漢室理念的沖突,他和楚南斷無和解可能,但另一方面,在研究楚南數年后,劉備對楚南是心懷敬佩的,偶爾想到當初楚南其實是想投奔自己時,也會心生一些遺憾情緒。
看似沖突,其實并不沖突,人可以有仇恨,但不能被仇恨左右了理智。
“玄德似乎心有所思?”劉表看向劉備,見他神思不屬,笑問道:“可是有心事?”
“兄長見諒。”劉備點了點頭,有些歉意的笑道:“只是備在想那楚南此舉意義何在?”
“無外乎搜刮民脂爾,玄德公何必多慮?”一旁許汜笑道:“似這等商賈出身者,目中便只有財物而無大義,如今這般做法,也不過原形畢露,只是苦了中原百姓吶!”
許汜原為曹操帳下謀士,當年張超、陳宮迎呂布入兗州,許汜也是其一,后來呂布重用楚南,改革制度,許汜不滿,又不敢與當時已經崛起的楚南為敵,遂舍了呂布轉投劉表。
來到荊州之后,因時長抨擊楚南制度而得了國士之名,如今在荊州也是頗有名望,乃劉表座上客。
“備也希望如此。”劉備點了點頭,沒有與他爭辯,在荊州,抨擊楚南是一種政治正確,為楚南說話反而會被視作異類,劉備跟楚南是仇敵,雖心知楚南不會如此短淺,但也不會為其而得罪人,想了想道:“但楚南此人,狡詐如狐,此番莫名推出這百錢幣,備擔心乃是其陰謀,兄長不可不防。”
劉表點頭道:“玄德所憂也不無道理,只是那楚南將此幣與徐錦、精鹽捆綁,荊襄士紳若要購買徐錦,便只能換來此錢去買,而且還能折一成價,我等也難以阻止。”
雖然雙方是政敵,但也不是完全斷絕往來,各州對中原都有需求,而中原那邊也有很多只有南方才有的物資需向這邊購買,哪怕開戰,雙方商戶之間,也是有往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