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孫淑言以為余飛是想上位,加上自身本來也有些不干凈,嚇得主動上了奏折乞老回鄉。
余飛大名響徹直隸,畢竟才上任兩月就把頂頭上司趕跑的,國朝以來算的上是頭一份了。
余飛也有些無奈,這弄財政的要么膽子大的能包天,要么和這位孫尚書一般,一有風吹草動便一驚一乍的。
不過這也算好事了,經過孫尚書這么一遭,整個戶部衙門風氣為之一肅,辦事效率都快了不少。
而隨著孫尚書的離開,余飛這個左侍郎也成了戶部的一把手,大明實際上的財政大管家,一場整治貪腐的活動便從京城開始吹向大明各地。
正德六年十二月初三,從余飛到戶部任職也快半年了,整治貪腐的活動也在月余之前正式結束,此次共有七十三位大小官員被貶被殺,彈劾余飛的奏章也是數不甚數。
只是全部都李東陽和朱厚照壓了下來。
其實大明朝的這些士大夫都很復雜,像李東陽、劉健。包括后來的徐階、張居正等,你說他們是好人吧?還真不是,這些貪起來是真貪,打擊政敵的手段也無所不用其極。
但是這些人都是辦事的人,能分得清楚,怎樣對這個國家好,特別是李東陽,你要讓他來主持變法,他大概是不敢,也不愿的,但如果有其他人來當個出頭鳥,他也會樂得其成,還能幫些小忙。
“今年北方大豐,歲收入糧食合計一千三百萬擔,布二十萬匹,茶葉十五萬擔,其他雜物大約四十萬兩,銀五百萬兩,全部折合成銀兩,大約一千七百余萬兩,比去年多了四成?!?
文華殿中聽著余飛匯報完之后,李東陽撫著花白的胡須笑道:
“余侍郎做的不錯,才短短半年,便有如此成效,真乃國之干城也。咱們明年也能輕松一些咯?!?
余飛笑著拱手謙虛了兩句,正在此時,一直安靜聽著的焦芳開口道:
“既然錢糧豐足,那陛下明年親征之事,是不是該議一議了?”
李東陽聽得此言一皺眉頭,呵斥道:
“簡直胡鬧,為治理黃河已經連續四年大發徭役,百姓已經苦不堪言,如今還要跑到草原上打仗,萬一再出英宗之事,大好局面一朝而崩,你居心何在?”
李東陽雖然是首輔,但焦芳可不怕他,同樣喝道:
“李賓之,陛下英明神武,有太宗皇帝之志,你不盡心輔佐,反倒處處為難,如今還將陛下比作英宗皇帝,你是何居心,是將自家當成于少保嗎?”
看著兩人又吵了起來,其余尚書們也是看熱鬧不嫌事大,在一旁暗暗拱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