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老臣大聲道:“本朝立朝之初,太祖皇帝便說過,要以孝治天下。
“咱們陛下素來也是個大孝子,怎么會對太后的事這般疏忽,這其中一定有誤會!”
又有人唱反調:“你這老東西說錯啦!雖然陛下以孝治天下,但也不是是非不分的人,聽說當初為了彌補太后犯下的錯誤,特意把冷宮賜給小孤女,并敕封她為宛城縣主,還給了湯沐邑。”
這兩人你一言我一語大聲嚷嚷起來,吵得周啟腦仁兒疼,用力一拍龍書案,喝道:“都給朕住口!”
兩位老臣眼神溝通片刻,抄著手互不理睬了。
但經過這么一番鬧騰,牛太后和周啟母子所做的那些事算是人盡皆知了。
不少朝臣都暗暗搖頭,怎么就攤上了這么一個糊涂皇帝!
就算是有個無比雄厚的底子,早晚也被敗光了!這得心胸狹窄到什么地步,才會跟一個十幾歲的小孤女過不去!
這又是目光短淺到了何等地步,才會對新糧種視若無睹!
他眼里有江山社稷么?!
這樣的皇帝,真的配坐在這個位置上么?
問題是,大衍立朝還不足十五年啊!難道就要傾覆了?
很多人都把目光落在了宋清齋身上,若是當初被立為皇帝的是他……
周啟臉色難看至極,抬手扶住了頭。
崔平趕忙上前攙扶,轉而公布:“陛下龍體違和,今日早朝到此結束!”
說罷扶著周啟落荒而逃。
群臣目瞪口呆!
宋清齋微微冷笑,轉身跟周程昱說道:“二殿下,難得百官齊聚,陛下雖然回后宮了,但這里還是可以借用一時的,你不妨把這幾年你的親身所歷跟文武百官說一說。”
他環顧四周,“本王想,沒有哪位官員急著回家吧?”
群臣能說什么?趕忙應下。何況絕大多數的朝臣都是想聽的。他們之中不乏寒門出身者,都盼著能替自己貧困的家鄉助一份力。
周程昱自然不會放過這樣大好的拉攏人心的機會,不過他也是真的想把自己做的事情傳播開去,讓更多的人和自己做同樣的事,讓整個國家快速安定富強起來。
只要做這件事的人多了,受到的阻力也會隨之變小。
當然他并未居功,情真意切表達了對宛城郡主和大將軍王的感激,直言若不是有他們毫無保留地支持和保護,自己也難以為繼。
宋清齋負手站在殿門邊,確保殿上所有人都能全神貫注聽二皇子說話。
周程乾原本想走的,試探著挪動了幾步,便感受到兩道冰冷的目光,一抬頭看見站在殿門口的宋清齋正在對他釋放冷氣,嚇得一縮脖子,躲在了一個身材高大的臣子身后。
宋清齋冷笑。
一個畏畏縮縮耽于享樂,不學無術又民間疾苦;另一個不辭辛勞,腳踏實地為百姓謀福祉,且謙遜寬和。
怎么選皇位繼承人,想必朝臣們已有定論。
周啟是皇帝又如何?犯了眾怒,他便來日無多了。
當然,今日只是第一步。
宋清齋斜倚在殿門上,抬頭望著殿外碧藍的天空,距離玉宇澄清之日近在咫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