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shù)波箭雨過后,劉賈終于頂不住了,陣型開始混亂,剩下的軍隊也多數(shù)擠在盾牌下面一動都不敢動。
項羽也在此時改變了戰(zhàn)術(shù),根本無需后撤,箭雨不斷打擊。
劉賈在數(shù)面大盾的掩護下奮力指揮,奈何大軍只能被動挨打,潰敗之勢已成,可其他方向的援兵卻連半個影子都沒看到!
他又哪里知道,郝虎的北路軍此時已然撤回了九江軍大營,而東路的九江軍卻是向北支援到了剛剛北面的戰(zhàn)場,正在那邊救治淮南軍傷員呢!
至于灌嬰的南路軍,卻是剛剛到達了無名村南面二里的預(yù)定合圍地點,項羽反客為主提前發(fā)難,已然徹底打亂了灌嬰的部署。
無論四面合圍還是圍三缺一。。都已經(jīng)成為了泡影,灌嬰到底還是比韓信差了一籌。
當然了,灌嬰也是被淮南軍和九江軍給坑了,若他們兩軍也能像劉賈那樣奮力一戰(zhàn),合圍之策多少也能起到一些作用。
灌嬰的本意就是想用那八萬步軍來消耗楚軍有生力量,然后再和項羽騎兵對騎兵一決勝負。
但是現(xiàn)在,那八萬軍隊消耗的卻僅僅是楚軍和項羽的體力罷了。
“灌嬰將軍!趕快發(fā)兵援救劉賈將軍吧!淮南軍和九江軍要么不見蹤影,要么拖沓不前,只能靠漢軍自己了!”前來求援的劉賈軍小校叩首在地。
灌嬰現(xiàn)在有些糾結(jié),根據(jù)斥候探得的消息,項羽在無名村還留有數(shù)千騎,攻打劉賈的只是其中一部分。
現(xiàn)在他有三個選擇。 。其一是軍前往支援劉賈,并在那邊圍殺項羽,但卻要放過無名村的楚軍。
其二是不管劉賈,軍圍殲無名村留守的楚軍,然后再對付項羽的那支楚軍,項羽有很大可能會率軍回援,如此便能救下劉賈的同時徹底殲滅楚軍騎兵。
其三就是他也分兵,一半去救援劉賈,另外一半圍殲無名村內(nèi)的楚軍,兩邊兵力都占優(yōu)勢,勝之不難,但想徹底殲滅楚軍兵力還有些不夠。
平心而論,灌嬰更偏向于第二種方案,但問題是棄劉賈不顧,難免會遭其怨恨,而且劉賈還是劉季的遠房堂兄,又被劉季看重,不救也不合適。
倘若真能如自己所想的那樣。讓酒記得看了收藏本站哦,這里更新真的快。項羽得知無名村被圍之后率軍回援還好,可萬一沒有呢?
甚至于無名村的楚軍都沒有被圍住呢?
這分明變成了一場豪賭,勝負的關(guān)鍵卻在項羽的應(yīng)對和態(tài)度,實在讓灌嬰有些憋屈,但是兵貴神速,再猶豫下去怕是只能給劉賈收尸了。
“傳令,分出一萬騎前往支援劉賈,余者即刻包圍無名村楚軍!”灌嬰最終還是決定采取最穩(wěn)妥的第三個方案。
劉賈那邊有項羽親自指揮,去的兵少了怕是不夠,一萬騎兵加上劉賈兩萬步軍才有希望殲滅項羽那支楚軍。
剩下一萬騎兵盡管殲無名村的楚軍有些吃力,但是將其包圍之后,楚軍想突圍也沒那么容易,等到劉賈那邊解決了項羽或者是將其殲滅大部,回過頭來再殲滅無名村的楚軍也就易如反掌了。…,
很快,灌嬰騎兵大軍兵分兩路各自行動,在一萬騎兵兩面合圍無名村成功的那一剎那,灌嬰長長的出了一口氣,他還真怕這支楚軍騎兵提前突圍。
無名村,虞姬再次穿上了那套不太合身的盔甲,項悍和項冠各自率領(lǐng)一千軍兵防守村落各個出入口。
盡管這個村落沒有城墻之類的防御工事,但是溝壑密林房屋院落矮墻籬笆等等也都能當做掩體來使用。
最關(guān)鍵的是楚軍不缺弓箭和糧草,這也是項羽敢留在無名村不走的底氣所在。
灌嬰圍住無名村之后就開始試探性進攻,若能一舉攻克并殲滅這支留守的楚軍,或許就可以提前結(jié)束楚漢爭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