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稽山,亦稱茅山,會稽郡就是由此山得名。
三過家門而不入的上古治水英雄大禹,一生行跡中的四件大事封禪、娶親、計功、歸葬都發生在會稽山,留下了世代祭禹的圣地——大禹陵。
春秋戰國時期,會稽山一直是越事上的腹地堡壘。
秦始皇統一中國后不久就“上會稽,祭大禹”,對這座出一帝一霸從而兼有“天子之氣”和“王霸之氣”的會稽山表示敬意。
后世一提起茅山多會想起茅山道士,然后和捉鬼、術法之類的聯系在一起。
實際上茅山也確實是一個隱居的好地方,很多世外高人都曾隱居于此。
在會稽山一個不起眼的小山坳里。。藏著幾間木屋和一個籬笆院。
一名五歲左右的男孩正歡樂的在院中玩耍,而他的玩伴則是只大狗。
木屋門口站著一位年齡約在四五十歲左右的婦人,看著那孩子滿眼都透著慈愛,“龍兒,該吃飯了,吃完飯再玩。”
“阿婆我再玩一會兒,就一會兒。”熊孩子邊說邊跑還沖向了大門口。
老婦人頓時大急,“龍兒快回來!外面危險!”
“我不怕……啊!安伯伯,快放我下來!我要出去!”熊孩子剛跑到門口就撞到了一個人,隨后就被那個人給提了起來。
汪汪……大狗撒歡的搖著尾巴,半點沒有幫熊孩子的意思。
“小孩子不聽話可是要被大人打屁股的啊。”這人穿著一身道袍。 。胡子足有一尺長,一副仙風道骨的模樣。
熊孩子聞聽此言頓時停止了掙扎,就像泄了氣的皮球似的,“安伯伯,父王何時才能來看我呀?”
那道人把熊孩子放下,揉了揉他的腦袋,笑道,“快了。”
老婦人此時也來到了門口,“安仙長,可是有了羽兒的消息?”
道人微微點了下頭,臉上的笑容隨即消失不見。
老婦人心中一凜,“龍兒,去找你阿姊。安仙長,請隨我來。”
熊孩子作了個揖,口中稱喏,然后就向著一間木屋跑去。
……
木屋內。讓酒記得看了收藏本站哦,這里更新真的快。老夫人和那道人相對而坐。
“安仙長有話不妨直說,老身受得住。”老夫人堅定的說道。
道人捋了捋胡須,“那我便直說了,昔日我曾為項王卜算了一卦,卦象顯示今年項王會有一場大劫,是故才建議你們隱居于此的。
如今這卦象怕是已經應驗了,九江大司馬周殷叛楚,斷掉了項王的退路,項王十萬大軍被劉季、韓信、英布、彭越等等各路人馬共計七十余萬圍困在垓下。
我得知此事后再次為項王算了一卦,結果仍是九死一生。老夫人若是信我,龍兒長大之前就隱居在此山中吧,倘若項王能渡過此劫,他自會來尋你們的。
從今日起,你們便要隱姓埋名,切莫再提及自己是項王的家人,有關項王的事,就由歷代家主口口相傳,五百年后再看時機恢復身份吧。…,
另外,龍兒之名太過招搖,倘若這還是項王的天下,生子如龍并無不可,但如今……貧道斗膽改此龍為興隆的隆,不知老夫人意下如何?”
“憑仙長做主。”老夫人的聲音有些顫抖,這就是項家的命嗎?
“善。其實,我這次來也是跟老夫人告別的,貧道要回海外了,這或許就是你我最后一面。貧道身無長物,臨別前就送兩顆大棗給夫人和龍兒吧。”安道長說罷從懷中掏出了兩顆大棗,個頭確實很大。
老夫人收下大棗,“多謝仙長……”
恰在此時,外面傳來了熟悉的聲音。
“老夫人,老夫人,你看我帶誰來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