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步。
長子劉肥被封為北地王,統領北地和上郡,兩郡原本的地盤不小,但現在已然被匈奴占領了很大一片土地。
劉季執行的策略就是攘外必先安內,集合全部力量先打項羽,而對匈奴的入侵視而不見,包括九原郡、北地郡和上郡在內的大片土地都被匈奴趁著劉季打項羽的機會奪去了,被占土地總面積和齊國差不多大。
在歷史上,劉季安內之后也沒那個能力攘外,只能另辟蹊徑搞出來一個和親之策,表面上用女人和財物換取了暫時的和平,但實際上是默許了那些領土歸匈奴所有,直到漢武帝時期才最終奪回。
所以說,劉肥得到這兩個郡水分大的很,是漢國最差的一塊地方了。
劉季第三子劉如意被封河東王,統領河東郡、太原郡和上黨郡,也就是原來的魏地,算是得到了除關中以外最好的一塊土地。
其實,原本戚夫人這一方勢力最弱,但卻意外得到了劉季任命掌管魏地的將領任敖的支持,于是這三郡之地就歸了劉如意。
沒奈何,周勃等人就算再不甘,也只能忍了。
劉恒最終被封為了代王,掌管九原郡、云中郡、雁門郡和代郡。
當然,九原郡也被匈奴強占了不少,如今只剩下一小半了,能不能保得住都是個問題,但總比劉肥那兩個郡要強。
至此,劉季四子分家完畢,天下的格局也因此大變。
從牌面上來看,不考慮匈奴等游牧民族的話,西楚、齊國、新漢國的實力位列前三。
然后是南越國、河東國、燕國、趙國、衡山國、臨江國為第二梯隊。
最后是閩越、代國、北地國、西南夷和白馬羌。
不過,劉氏四兄弟雖然分家各自為王了,但依舊結成了較為可靠的聯盟,至少在現階段齊心協力還是能做到的。
倘若彭越的梁國沒有被滅,實力也當算第二梯隊,只可惜項羽沒給他這個機會。
項羽七日滅梁國的消息傳開之后,各諸侯國對項羽對楚國的忌憚更甚,大量派遣斥候細作前往楚國,生怕楚國繼續攻打他們,同時也在絞盡腦汁想辦法應對楚軍威震天下的精銳騎兵。
睢陽城破的秘密終究還是泄露出去,但各國只知道是項羽親自動手攻破了城門,卻不知道具體用的什么方法。
普遍的看法是項羽的力氣比以前更大了,很久以前項羽就能單手舉起千斤之鼎,如今力量再度增長,趁著梁軍沒有防備砸開城門倒也勉強說的通。
于是乎,各國都發動了能工巧匠想辦法加固城門,而且城門旁邊都預備了土石巨木等物,隨時準備堵門。
然而,各路諸侯日防夜防的項羽,卻是根本沒有攻打任何一國的想法。
因為項羽馬上就要穿越了,和郝酒一起去分流位面繼續完成那個坑爹的新手任務,同時解決楚漢位面崩潰的麻煩。
而且,在那六個分流世界中,還有六個劉季等著項羽去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