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早才砍的毛竹,細密結實,水汽足,保管夠勁。”
“來咧,專從南方運來的大青竹,細密,壁厚,爆竹一響,百邪盡出。”
“便宜了,便宜了,兩捆青竹,二十五銖拿走。”
……
今天是臘月二十四,劉毅一大早就來到了南市,準備采購些年貨。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王安石的詩,很好概述了古代春節的一些風俗。而漢代是中國封建文化的巔峰時期,我國春節的許多習俗,也是在這個時候完善成熟的。只是現在的爆竹,卻非后世火藥制成的鞭炮。而是通過火燒竹子加熱膨脹,而后發出巨響來完成的,這也是“爆竹”二字的由來。
爆竹的甄選也是有講究的,首先要求新鮮。新鮮的竹子水汽足,竹節細密,這樣才不會漏氣。在火燒的過程中,才會發出聲響。其次,竹節一定要粗~大,壁厚,這樣發出的聲響才足。不過,粗~大的竹子一般要南方才有,千里迢迢運來,也非常人所能消費。
劉毅自不會去花這冤枉錢。要說響聲,后世鞭炮做工精細,發出的巨響,就算皇室用的貢竹,也鮮難與之匹敵。他買這東西,也就圖個氛圍而已。
“燃爆竹,喝屠蘇酒,貼春聯門神,跳大儺。”這些風俗在后世,多少都能找到些影子。屠蘇酒是一種藥酒,藥方劉毅不清楚,但前幾天蔡邕托下人送了他好幾大壇,倒不用另行采購。買了幾大捆竹子讓親兵扛著,劉毅準備將春聯一并購了。
此時已過辰時,集市上摩肩接踵,到處是人。遠方,一大群身著花衣,戴著神怪面具的人正敲鑼打鼓,跳著大儺。一個高大的漢子逆著人流而上。洶涌的人潮涌過去,卻如急流直擊磐石,在大漢身周分散開來,又四散而去。
這人竟是呂布,他也來趕集了?劉毅連忙低下頭,裝著在詢價,眼角卻仍在呂布身上打轉。
呂布懷里,還抱著個六七歲的小女孩。呂布五官本也端正,只是長年征戰,皮膚黝黑,面部線條也極粗獷。小女孩依稀有呂布的影子,眉眼雖未長開,卻極可愛。她粉妝玉琢。一雙黑色的大眼睛咕嚕嚕的轉著,似乎對周圍的一切都感興趣。
一個婦人被呂布護住,在他身后亦步亦趨的跟著。這婦人二十出頭,長得也算美貌,但身材骨架極是粗~大,讓其美感遜色幾分。一邊走,她還一個勁嘮叨:“家里年貨皆已齊備,還來這里受這活罪作甚?夫君,我們回去吧。”
她的嗓門甚大,四周人聲如沸,仍是清晰的傳入劉毅耳中。呂布雖未回答,但眼梢眉角全是不耐。這時,那小女孩小手一指,突地叫了起來:“阿翁阿翁,我要劍,我要劍。”
順著她手指的方向,可以看到路邊的一個攤位上,擺滿了各種木劍。漢末道教大興,連帶著過年都有黃老之術的影子。這些木劍也是桃木做的,用以辟鬼驅邪。小女孩明顯想岔了,把桃木劍當成了玩具。
那婦人面色一黑,當即罵道:“一個女孩子家家的,怎么跟個男孩一眼,竟想些打打殺殺的事。家里木劍木馬一大堆了,還要買?”
一家三口吵吵鬧鬧,已至劉毅身旁,中間僅隔著兩三個人,他們的對話,也一絲不漏的落入劉毅耳中。呂布對那婦人道:“我呂布一生爭雄,功名利祿皆是馬上取得。孩子喜歡這東西,正是隨我,又有何不可?”
他對女兒極似寵溺,訓完了妻子,又轉頭朝女孩道:“雯雯,盡管去挑。看上了就給阿翁講,全買下來。”
劉毅心頭好笑,看來,呂布還是個女兒奴啊。沒想到他驕橫兇惡,卻心有猛虎,細嗅薔薇。也有如此人性的一面。不過他和呂布關系一直不好,也沒心思去主動改善,于是朝相反的方向行去。他在一間雜貨鋪前停下了,指著一疊桃木道:“掌柜的,這春聯怎么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