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襄在薊縣待了三天,后軍押著糧草輜重到了。
此次運糧兩萬石,后續會繼續運輸,劉襄準備在薊縣存糧二十萬石,用來賑濟廣陽災民以及應對大軍攻伐的消耗。
鄒靖全軍覆沒,涿郡兵力空虛,正是攻城掠地的好機會。
出兵之前,還有些隱患要處理,首當其沖的就是黃巾軍。
薊縣一共有一萬兩千黃巾軍投降,因為多次大戰,青壯損傷嚴重,能戰者不足六千,其余皆為老弱婦孺。
嚴綱查訪多日,下令食人的是程志遠的副將,叫趙規的,其部下三千余眾,多有食人。其余各部沒有參與。
那就不用猶豫了,劉襄下令:“讓他們去城北墓葬區挖坑,調一曲弩手,一曲甲士,在外圍監視。挖好了坑,就地行刑,如有反抗,一律射殺。
行刑之后,讓城中百姓去看,告訴他們,這些黃巾吃人,所以要處決他們。
百姓如有冤情,可來上告,安平軍會為他們主持公道。”
嚴綱領了兵符令箭,帶著本部緹騎去射聲營和護軍營調兵,又驅使黃巾軍趙規部,去城北行刑。
劉襄沒有去,他怕自己心軟。
處理了那些吃人的,剩下的黃巾就要分批甄選了,挑出太平道人,貶為奴仆,分別送去各處礦洞;
裁汰了將近五千老弱婦孺,留他們在薊縣做工,算是以工代賑了;
剩下三千多青壯,征召為民夫,為大軍運送糧草輜重,此戰過后,和留在薊縣的黃巾軍老幼一起拉去屯田。
俘虜的涿郡兵馬一千五百人,在薊縣服勞役,修繕城防,疏通護城河。他們的戰斗意志,讓劉襄有點忌憚,不太敢帶在軍中,到了涿郡,他們鬧事怎么辦?
鄒靖在廣陽征召的民夫,被俘虜了四千多人。這些人搖身一變,成了安平軍的民夫,劉襄跟他們約定,此戰過后,送他們歸鄉分田。&29233&30475&20070&9671&9671&100&100
分田的法寶一祭出來,這些民夫的精神面貌立刻就不一樣了,好歹有了盼頭,不再是一副死氣沉沉的樣子。
廣陽郡從初春黃巾起義開始,就一直戰亂,原本將近三十萬的人口,現在怕是不足十萬了。特別是鄉野之中,田地荒蕪,屋舍空置,幾無人煙。當真是匪過如梳兵過如篦,兵災的禍害比水火之劫更嚴重,對百姓來說,是滅頂之災。
也就是幾個縣城,還有些居民,餓得皮包骨頭,離死不遠了。
對劉襄來說,全取廣陽郡已經沒有障礙,只要再攻取安次縣和廣陽縣,就算是拿下廣陽郡全境了,沒有什么難度。
難的是,怎么恢復生產,怎么養活剩下的百姓。廣陽郡的田地撂荒了一年,這一季沒有收獲,百姓手中沒有存糧,沒人賑濟就只能等死。
劉襄至少要養他們一年。
可是,下一季怎么辦呢?廣陽郡沒多少青壯了,就剩下一堆老弱婦孺,指望他們種地的話,怕是養活不了自己,劉襄得給他們找條出路。
再有就是田地的問題,大量的田地撂荒,眼見著就要變成荒地了。荒地想要再養成良田,是要費好幾年功夫,花大力氣才行的。
說到底還是人口不足的問題,這是個生產力低下的時代,種地需要大量的勞動力。
涿郡倒是人口不少,有六十多萬。但是,涿郡也沒有到人口過剩的程度,沒法補上十幾萬的勞力缺口。
幽州實在是缺人,劉襄覺得青州、冀州人挺多的,得想想辦法,弄點人來。不搞點動作,他念頭不通達。
劉襄的想法挺多,可事情還得一件一件的做。
現在的精力還得放在戰事上。
這場戰爭劉襄謀劃了幾個月,已經到了收獲的時候,就更不能疏忽了。行百里者半九十,這個道理,他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