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二世三年,項羽破釜沉舟,快速突進,擊退章邯,斷絕王離部糧道,此戰大勝。
這一仗的致勝點是高速突進和斷敵糧道,結果后人光記住破釜沉舟不留后路了,形容得項羽跟個莽夫一樣,完全忽略了他的軍事謀略。
漢高祖三年,井徑之戰,韓信背河立陣吸引趙軍主力,另遣輕騎兩千,趁其不備奪取敵軍營寨,遍插漢軍旗幟,大造聲勢。趙軍被騙,軍心動搖,兵卒紛紛逃散,敵軍大敗。
這一仗的打的是一個“詐”字,結果后人光記住背水一戰了。
好像只要自斷后路,就能提高戰力一樣。
沒文化,真可怕。
眭固等人就是吃了沒文化的虧啊,背山而戰,自陷死地,兵卒惶恐,士氣沮喪,哪有什么死戰之心?
劉襄先是勸降,消減了這幫山賊的戰意,后又射殺主將,摧毀了敵軍的指揮調度。
之后射聲營前出,四千人的弩陣,是這些山賊無法抵抗的,他們沒有甲胃護身,如雨點一般落下的弩失,殺傷效率驚人,原本就散亂的陣型,徹底崩潰。
步兵營的兩千弓箭手和三千輕步兵的加入,徹底擊毀了他們的反抗意志,在這幫老兵的驅使下,敗兵潮一旦形成,就停不下來了。
眭固的中軍潰敗,兩翼的賊兵軍心動搖,黑山軍趁機發動總攻,左翼太史慈的兩萬人和右翼周倉的三萬人全線壓上,后軍的張郃領著一萬五千兵卒跟著安平軍的腳步,攻進了山谷,接管了追殺敗兵的任務。
安平軍整隊調頭,從側面夾擊右翼,配合周倉所部擊潰敵軍,之后再次調頭,又擊潰了左翼的敵人。
剩下的,就是追殺敗兵,收攏俘虜了。
劉襄領著宿衛和步兵營甲士,爬上了一處丘陵,居高臨下觀察戰場。蒼巖谷很大,兩面環山,山壁高聳怪石嶙峋,裸露的山石多為蒼灰之色,谷口寬十余里,縱深得有二十里,像個廣口的喇叭。
黑山軍左右兩翼展開,如網一般兜住了這處山谷,一面收攏俘虜,一面向谷內壓迫,安平軍和張郃所部在敵人的腹心縱橫,但有反抗必定招來成片的箭失、投矛。
一片一片的賊兵跪地投降,被黑山軍的兵卒一隊一隊的押解出谷,守寨的兵卒也被調動過來,負責把俘虜押回營地。
上午開戰,正午敗敵,抓俘虜抓到了太陽下山。
初步統計,俘虜六萬有余,殺敵七千多人,有兩三千人逃散,夜間不好追索。
劉襄裹了裹披風,下令收兵。
快到九月底了,天氣轉涼,溫差也變大了,白天曬得冒汗,晚上小風一吹,還挺冷。天上的月亮就剩下一絲月牙,黑暗的夜色給那些逃散的敗兵提供了庇護,繼續追殺只是徒增傷亡,那些人也翻不起什么大浪,沒必要趕盡殺絕。
“先回營吧,明天再來打掃戰場。”
大軍收兵回營,第一件事,先吃飯,所有人都已經饑腸轆轆。
劉襄撕著咸魚就著米粥啃大餅,咸魚很咸,是泉州和海陽的特產,近海捕撈的發展和鹽場的擴建,促成了咸魚干的大量出現。漢代可沒有冷鮮運輸技術,海魚這玩意,不趕緊處理掉,當天就得發臭。
所以很多的幽州百姓有了物美價廉的咸魚干,又能吃到肉,又能代替咸鹽,幾錢一斤的小魚干很受歡迎,大魚還是貴一些的,剛剛過了兩年好日子的百姓,舍不得花那個錢。
挨過餓的人,更喜歡把錢糧攢起來。
軍中也采購了不少,作為軍糧補給,相對民間來說,咸魚的個頭要大一些。
典韋看著這位傳說中的大漢名將,覺得難以置信,他鄉里的土財主都比這位吃得好,這位可是漢室宗親,是大漢鎮北將軍,是萬戶侯。
一碗粥一條蒸咸魚一個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