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身為主帥,怎可親臨險境?”突襲敵后太冒險了,戲志才開口勸諫。
“吾帶兵多年,一向與將士共進退,有他們在身邊,刀山火海我也闖得。”
帶領(lǐng)安平軍的將士突襲敵后是有危險,難道留在剛投降沒多久的公丘兵卒身邊,就不危險了嗎?
怎么選,還用說嗎?
劉襄更喜歡跟中軍的士卒在一起。
再說了,他全員騎兵,真想跑,誰攔得住?徐州這大平原,沒有困住騎兵的地形。
“志才不必憂心,突襲彭城只是預(yù)案,去與不去,尚在兩可。”
這個話題便就此打住,戲志才知道勸不動,也不再開口。
現(xiàn)在需要等待軻比能的回報,才能判斷淳于瓊的動向。
昭陽湖畔距離敵軍大營有四十余里,胡騎營兩千騎兵自上午出發(fā),正午之時行軍三十里,渡過泗水,修整一個時辰,繼續(xù)向泡水南岸的敵營靠近。
淳于瓊所部兩萬五千人,扎了三座營寨,呈品字形布局,主營在后,兩座前營抵近河岸,距離主營有一兩里。
軻比能思考片刻,覺得兩座前營皆為小寨,要直面對岸劉寵的兵馬威脅,不好作假,便率兵直奔主營而去。
此時正是該吃哺食的時候,營中炊煙匯聚,像濃厚的云霧一般彌漫半空,聲勢極大。
胡騎繞營一周,營中望樓林立,旌旗如荒原蔓草,不可勝數(shù),號角示警,戰(zhàn)鼓聚兵,烏泱泱的人群涌到寨墻防御。
“人數(shù)不少啊,沒有一萬八也得有一萬五。”軻比能嘀咕了一句,領(lǐng)兵在東門外停步。
他要看一看會不會有敵人出營應(yīng)戰(zhàn),試一試對方的戰(zhàn)力如何。
他在觀察營地動靜,淳于瓊也在觀察營外騎兵。
“兩千騎兵,三四千匹馬,只是用來試探的,北邊的戰(zhàn)馬可真多。”他轉(zhuǎn)頭看看自己麾下的一千騎兵,很羨慕也很忌憚敵方的騎兵部隊,因為袁紹所有的騎卒加起來也才兩千多點。
幽、并兩州禁售戰(zhàn)馬,他們?nèi)娔苌详嚨鸟R匹數(shù)量,還沒人家的試探部隊多。
“將軍,我等愿領(lǐng)兵出戰(zhàn),驅(qū)逐敵騎。”呂曠、呂翔兄弟二人拱手請命。
淳于瓊揮手制止,步兵如何驅(qū)逐騎兵?暫時趕走又能怎樣?白費力氣而已。
他舍不得派騎兵出去,明顯打不過,營外的胡騎不但數(shù)量多了一倍,還有上千的鐵甲突騎。
“守好營盤,敵軍不敢強攻。”他不想用騎兵野戰(zhàn),肯定吃虧。
軻比能確實沒有攻擊營寨的打算,望樓、弓弩太多,沖上去傷亡小不了,見敵方?jīng)]有出戰(zhàn)的意思,分輕騎去兩處前營偵查,他自帶一千鐵甲突騎,仍舊在主營叫陣。
可直到天光黯淡,金烏西沉,也無人回應(yīng),為防夜襲,只能帶隊撤過泗水,悻悻的派人回報,勉強完成觀營的任務(wù),不知道敵軍的具體戰(zhàn)力,等待主公的后續(xù)命令。
依照斥候的打探和胡騎的抵近偵查,劉襄判斷淳于瓊暫時沒有分兵,也沒有強渡泡水的行動。
這就很奇怪了,袁紹應(yīng)該清楚,對峙于他不利。
“他在想什么呢?”劉襄皺著眉頭輕聲嘀咕,事出反常必有妖啊。
“主公,袁紹必有陰謀。”戲志才判斷。
“志才詳細說來。”
“小沛丟失,三萬大軍北上,卻做防御之態(tài),東海與彭城國邊界,派了兩萬人馬與我軍對峙,全無進取之意,有拖延時間之嫌。
其意不在沙場決勝,必然另有打算。汝南袁氏在士人中的影響力太大了,主公需小心后方異動,當傳令瑯琊,密切監(jiān)視境內(nèi)士人的動作,恐有人叛亂。”
戲志才推斷,袁紹想在瑯琊掀起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