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襄判斷長安之亂不遠了,徐州這邊的戰事要盡快結束。
他要把兵力向西線調動。
而且度遼營離開北疆太久了,漠北的鮮卑怕是會有動作,不得不防備。
他回文閻柔,在安邑囤積輜重,為攻伐三輔做準備。
傳令張郃,調一萬并州軍團北上五原郡,鞏固北疆邊防。
傳令烏桓右司馬難樓,征召六千烏桓騎卒,在雁門郡關外巡視,部落放牧之時,向西部草原偏斜,防備鮮卑南下。
烏桓南樓部,有人口十八萬,是幽州西北的第一道防線,春夏秋三季在塞外放牧,冬季回返上谷郡過冬。
部落中的大部分牧民已經加入漢籍,度遼營和胡騎營,都有他們部落的子弟從軍,忠誠度還是不錯的。
徐州這邊,止步東海郡,任命張遼兼任徐州刺史,調撥兩萬青州兵,組建徐州守備軍團,樂進調任徐州都尉,統管兵馬,受張遼節制。
兩萬五千大軍,足以掃蕩各縣,守住地盤,就是糧草需要郭典接濟,一個凋敝的東海郡,可養不起這么多的兵馬。
至于牽制袁紹,或者南下攻略地盤,由張遼自決,可便宜行事。
劉襄麾下的將領,這些年成長了不少,能獨擋一面的人越來越多,隨著地盤的擴大,他需要這些人分駐四方了。
郯縣一戰的四萬黃巾俘虜,并沒有留在東海,跟之前的俘虜一樣,會由水軍運去遼東開荒,東海短期內不是個能安心種地的地方,不如去開發遼東。
這兩年連番大戰,這里的人口變得極為稀少,東海郡只剩下了十來萬人,不及原來的三分之一。
“文遠,可從南邊招募些人口,給他們分田,也可抓一些俘虜軍屯,我會讓范賢派典農佐使過來協助你。”
劉襄很看好張遼,覺得他能跟張郃一樣,軍政、民政一把抓。
“末將絕不會辜負主公信任,但有一息尚存,必能守好疆域,抵擋賊人攻伐。”
張遼家只是個破敗的小士族,在雁門過著苦日子,從十九歲被征辟,隨主公轉戰南北,成為一軍主將,現在又坐鎮一方。
間拔于微末,又委以重任,這樣的恩情,他銘感五內,士為知己者死,這樣的主君,當以死為報。
望著張遼的雙眼,劉襄鄭重的說道:“守住東海,南望淮泗,靠你了。”
“末將遵令!”張遼抱拳應命。
交待了兩句,就得走了,原本沒這么著急,可攻下郯縣的第二天,瑯琊王氏造反,五六萬人牽連甚廣,兵鋒直指開陽,想斷了他的糧道。
開陽城里有中軍一萬五千人,肯定是能守住的,但他早有回軍的打斷,不如直接內外夾攻,滅了叛軍,省得再生變數。
他是真的沒想到,能有這么大規模的反叛。
可以說不愧是瑯琊王氏嗎?
王氏自西漢到現在傳承了將近四百年,是瑯琊郡望,名望很高,后世的知名度更大。
二十四孝之一,臥冰求鯉的王祥,二十四悌之一,王覽爭鴆的王覽,書圣王羲之,都是出自瑯琊王氏。
這個家族現在的影響力就不小,在魏晉時期,發展得更加壯大,成為了士族冠冕。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其中的“王”,說的就是他們家。
袁紹花了多大的代價,才能把他們忽悠得起兵造反呢?
想要堅守郯縣的黃巾,難道也是在等他們起兵嗎?
可惜啊,老子在開陽留下了戰力最強的步卒,沒想到吧?打仗只帶一半主力,這樣的騷操作見過嗎?
嘿嘿,想攻下開陽,斷老子的后路,做夢去吧。
留下胡騎營軍司馬金尚成,領鐵甲突騎一千,協助張遼守衛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