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虞來得很快,事情也不復雜,他看上了陳登治理地方的才能,想要招募為冀州治中。
但瑯琊王氏造反,一千多人人頭落地,九萬多人被貶為賤籍,徐州士人嚇壞了,陳登心有顧慮。
袁紹兩線皆敗,兵力大損,所有人都清楚,他守不住徐州,只看劉襄想不想南下而已。徐州士人要尋出路,陳登也沒有為袁本初盡忠的意思。
怎么安穩這些人的心態,就擺在了眼前。
聯姻是第一選擇。
尋來尋去,早已投身的東海糜氏是最佳人選,可糜竺有自己的打算,他不想跟劉虞綁在一起。
劉虞相當于劉襄屬下的一個山頭,地位高,名望重,也容易犯忌諱。
商量來,商量去,最后決定,媒人最好是軍中宿將。
有劉虞這個徐州人用名聲做保,有軍中重將做媒,主君納徐州之女為妾,瑯琊、東海的士人才能安心,其他郡國的徐州士族才有可能歸心。
第一選擇當然是崔奕,有眼睛的都能看得出來,他在劉襄心中的分量無人能及,但他一心撲在軍中,跟地方上的官吏沒交情,搭不上話。
趙云這個親衛大將,還是魏郡太守,就成了最好的選擇,因為職務的原因,跟劉虞有些交情。
所以他就成了媒人。
事情就是這么個事情。
你們事真多,劉襄微微搖頭,徐州那地方,終究是要打下來的,靠的是軍隊,穩定地方,靠的是給底層百姓分田建民團,拉攏士族還在其后。
觀念還是沒轉變過來呀,真以為沒有士人,就吃不上飯了嗎?
他重視士族是因為現在的士族力量很大,是敵人,拉攏士人也是為了分裂他們,跟劉虞等人重視士族的角度不一樣,他們還是認為沒有士人,就沒法治理江山,天下就會水深火熱,民不聊生。
事實恰恰相反啊,百姓不需要那么多的士人,來壓迫他們,盤剝他們。
死掉一半的士人,天下就太平了,死掉九成的士人,說不定盛世馬上就會降臨了呢。
但這種話不能說出口啊,這樣的想法也不能讓人知道。
“我軍短期之內不會南下,大軍會向西部調動,不止是平定三輔,伯安公應該清楚吧,很多商品賣不動了,戰亂還會持續,商業越發萎靡,未來幾年,貨物積壓的問題會越來越重。”
“將軍有何打算?”既然主動提出了這個問題,以劉虞對劉襄的了解,必然是有解決的辦法,或者是努力的方向的。
“我雖然調整了工坊的結構,但并沒有下令削減產量,幾十萬的工人需要養活,停不得。過些年,下一代的小孩會長大,他們可沒分田,工坊還得擴建,得給這些人一個吃飯的地方。
南邊的曹操、袁紹、袁術都是人精,我沒有信心短期之內平滅他們。好不容易建起來的工坊,還有那么多的工人、商隊,怎么忍心看著他們走向衰敗?所以,要在決戰之前,找到一條商路。”
“西域商路?”劉虞雖然是疑問的語氣,可他心里已經確認了,大軍西進,目的就是商路。
劉襄點點頭:“平定涼州,打通河西走廊,重新聯結西域長史府,通商大秦!”
大秦就是羅馬,這個秦,說的不是秦國,漢代習慣把西邊的強大外國,統稱為大秦。
西漢那會,絲綢之路聯通了中亞,中亞的商人已經把漢人的商品賣到了羅馬,也有羅馬人來到長安的記載,漢朝使節最遠的地方,到達了地中海沿岸,但漢朝商隊并沒有走那么遠。
劉襄當然不會心大的一步到位。
容易扯著蛋。
他的目標是西域三十六國。
而想要通商西域,就得把西域長史府收入手中。
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