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攏劉表的任務,交給了荀諶。
荀友若已經被劉襄用成了外交大使,他言辭犀利,頭腦靈活,有城府,擅謀略,非常適合外交工作,特別擅長說服別人,再做軍師祭酒就不合適了。
漢代掌管外交的是大鴻臚和尚書主客曹,負責外邦及諸侯事宜。
可這兩個職位太高了,荀諶暫時功績不足,劉襄雖有開府之權,但也沒法任命九卿,只能提荀諶為鴻臚丞。
防務與外交安排完畢,下一步就是徹底掌控兗州三郡。
調典農佐使南下署理分田事宜。
調監察御史南下查點官吏不法事。
命荀彧使人考核各縣官吏,及安排調任諸事。
命關羽兼任兗州刺史,選拔兗州三郡軍兵,以五千冀州軍團士卒為基礎,組建兗州守備軍團,滿編一萬人。
趁著大軍還在,必須盡快排除兗州的隱患。
征辟邊讓為幽州別駕,協助署理幽州民政。
邊讓現在是白身,必須得重新征辟為官,正好調去幽州,分化兗州士人。
陳宮留任東郡太守。
張邈留任陳留太守。
這兩個不好現在就動,剛剛帶著地盤、兵馬來投,直接調動太傷人心,除非給他們更大的權利。
濟陰太守逃亡,地方事務暫時由關羽監管。
這些安排,邊讓、陳宮都沒有表示反對。
劉襄想了想,現在兗州士人對自己算是有了初步的認可,兗州一些有才華的能人,應該不會拒絕自己的征辟了。
能想起來的,還沒被曹操、袁紹劃拉走的,好像只有滿寵了,這個時間段應該是執法太嚴,弄死了他得罪不起的大家族子弟,所以棄官回鄉了。
他家在山陽郡昌邑縣,現在是劉寵的治下,自己去征辟人才,應該沒問題,不會有什么阻礙。
想到就做,派謁者去昌邑,征辟滿寵。
這人雖然是個酷吏,但為官清廉,律法、軍略都不差,是個大才。
兗州其實有不少人才,曹操、袁紹征辟了一些,還有一些舉家南下避禍了,劉襄的屬下也有幾個。
剩下的想不起來了。
倒是有一個人比較存疑,不確定是不是出身兗州。
“文禮和公臺可聽說過高順的名號?”
高順雖然是呂布的部將,但劉襄記得考據他出身的一篇文章里面提到過,他是兗州陳留人,《太平御覽》注引《陳留耆舊傳》曰:“高順,字孝父,敦厚少華。”
他和陷陣營第一次亮相,是在194年,兗州的濮陽之戰,是陳宮和張邈迎呂布入主兗州之后,在此之前,根本沒有他和陷陣營的記載,無論是呂布在長安對戰涼州諸將,還是投靠袁紹征伐黑山軍,都不見高順和陷陣營的影子。
假如當時真有這樣的強軍,怎么可能提都不提?
還有,高順的職位是中郎將,在呂布軍中官位很高,只在陳宮之下,比騎都尉張遼還高,魏續、侯成什么的,官職都不如他。
但是,呂布奪了高順的兵權,把陷陣營交給魏續統領,戰時才交由高順指揮,《英雄記》中記載:“布知其忠,然不能用。布從郝萌反,后更疏順,以魏續有外內之親,悉奪順所將兵以與續。及當攻戰,故令順將續所領兵,順亦終無恨意。”
這說明高順根本不是呂布的嫡系,很可能不是并州人,是跟陳宮一樣,在兗州投靠的。
所以,他想問問邊讓和陳宮知不知道高順,畢竟這兩人更了解兗州。
邊讓搖搖頭:“未曾聽聞。”
陳宮低頭思索了一會,不太確定的說道:“吾好像聽說過這人的名字,是陳留高氏的一枝,就是那個與袁本初有姻親的高氏,好像聽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