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諶在長沙做客,張羨沒投降,但朝廷大軍攻打南郡和江夏的時候,荊南按兵不動。
江陵易幟,南郡平復,得糧四十多萬石,糧食越打越多的戰報讓劉襄很高興。
四萬五千大軍打了一個來月,耗糧九萬石,繳獲四十萬,荊州戰區現有軍糧八十萬石,這要是不增兵,天理不容啊。
所以他決定御駕親征!
“盛夏酷暑,陛下當暫緩發兵。”朝中大臣已經習慣了他統兵作戰,只有荀彧勸了一句,也只是不想他在最酷熱的季節打仗而已。
這話得聽,確實不該在六月盛夏開戰,非戰斗減員會很嚴重,劉襄決定一個月后再出兵,正好銜接秋后的戰事,也能從容的挑選隨駕征戰的士卒。
禁軍現有騎兵一萬四千五百人,江南的地形沒必要帶這么多騎兵,至少羌騎營和色目營的三千騎兵,他是不準備帶著的,組建沒多久,戰力達不到要求,還得繼續操練。
他準備在江夏破開長江防線的缺口,南方的軍閥必然會有大動作,淮水一線的關羽、張遼兩部,很可能面對反擊,需要增強他們的戰力。
“傳令,調屯騎營去汝南,協助前軍作戰。”
屯騎有輕重騎兵四千,汝南地勢平坦,正適合騎兵作戰,也方便支援徐州的張遼。
江南幾路軍閥的騎兵極其稀少,敢渡河北上,就得面對大隊騎兵的沖擊,劉能率領的屯騎營夠那些步卒受的。
“征調陳王劉寵,領本部三萬人南下,防守沛國南線。”
七國聯盟的人口逃散的很多,幾個王爺殺了不少的世家豪強,也開始分田減稅,可惜太晚了,剩余人口已經不足百萬,原本的五萬大軍實在養不起,如今消減到了三萬。
劉襄調他們南下,其實沒指望這些兵卒作戰,只是不想前軍和左軍跟對面打起來的時候,身后還有好幾萬的非本方部隊。
出賣盟友這事太常見了,不得不防啊。
小心使得萬年船嘛!
至于青州、兗州和冀州的守備軍團,只是傳令戒備,并沒有調他們南下,東南戰區步騎四萬四千人,還有水軍一萬,戰力足夠應對江南的反攻了。
禁軍之中,期門軍留守,金吾衛調撥一半,四千甲士出戰,執金吾趙云隨駕協助統管大軍,再加上陷陣營、射聲營、輕車營、羽林軍,總計步騎兩萬兩千五百人。
調張郃統領京兆尹駐軍兩萬輔助作戰,說白了,這就是禁軍的民夫,他不想耽誤秋收,不準備征召勞役。
這就是自長安南下的全部兵力了。
“命令司徒劉虞、中書令袁渙、尚書令荀彧、光祿勛崔奕,四人監國。”御駕親征就得正式下詔,選定監國之人,這還是第一次,劉襄有點新鮮。
甄姜的肚子越來越大了,再有一個多月就該生了,如果是個男孩的話,是不是以后自己出征,就有太子監國了?
那就更方便他出去浪了。
真好!
他突然冒出了濃濃的期待感。
對于監國的詔令,別人都沒什么異議,只有崔奕滿臉幽怨,像是個被人拋棄的小媳婦,嘟嘟囔囔的念叨:“陛下,臣年紀大了,打不了幾年了,以后就不能隨駕征戰了。”
話里話外,求戰之意很濃。
劉襄知道他是個聞戰則喜的性子,可這次真的不能帶他。
“子安,朕的孩子快要出生了,你要留下來保護他,朕信不過別人。”
崔奕收起了苦臉,鄭重的揖手下拜,覺得肩上似乎有了千萬斤的重擔:“臣,萬死不辭!”
崔奕、周倉再加上甄姜的親弟弟甄堯,安全方面可以放心。
劉襄緩慢的在前殿的回廊中踱步,思考著還有沒有疏漏的地方,賈詡不遠不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