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得簡單!
自己上哪里去引進這些企業?
國內一直都想發展這些沒有的產業,各種政策力度都非常大。
可這些產業是高科技的核心,連引進都不容易。
土川好不容易也就引入一些外資彩電生產廠之類的所謂高科技產業。
而國內倒是因為彩電引進了芯片生產線,建立了工廠,可提供的都是供應彩電等加工電器的低端芯片……
這如何去搞?
“諸位,863計劃中,計算機領域中光電子器件、光電子、微電子系統集成主題;自動化技術領域的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主題;智能機器人主題等領域,都是以芯片等為基礎……可現在,大家可聽說過哪里成功引進了這些技術?就是各大研究院所的研究,也剛起步沒有多久……”
問題在這里,田興志可不愿意最后被認為是招商引致不力。
對整個國家來說都是難事。
他要是有能力解決,還會只待在高新區當個招商引致負責人?
眾人都意識到了問題所在。
不由感到棘手。
“謝旸可有說了解決辦法?或是他們有辦法引進相關的技術跟生產線?”
想到謝旸的神秘背景,周齊桐問田云川跟胡志強兩人。
兩人跟謝旸談的。
應該知道謝旸的想法。
對啊!
謝旸既然提出來,肯定有解決辦法。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兩人。
結果,兩人頓時就尷尬起來,根本就沒想過這么多,更不知道如何解決。
“如果真能有這些產業,咱們高新區就能坐穩全國第一高新產業示范區的交椅!863計劃可是國家級的計劃,也是為國家未來發展方向的主導……”
即使級別不高,可土川這塊試驗田的高新區的領導干部,也都是來自全國的精兵干將。
對于政策的理解跟把握超過任何地方。
863計劃出臺4年了,很多地方甚至都還沒摸到如何發展。
畢竟,這只是在有限的領域中去發展高科技產業。
由政府主導,發展高新技術集成應用,產業化示范的。
一旦項目發展起來,得到的就不只是政策跟資金的扶持了。
第二天一大早,周齊桐跟田興志兩人就親自到了旸宏科技。
也沒有寒暄,直接問謝旸有沒有解決辦法。
“解決辦法?只能立項,慢慢發展。集成電路芯片這塊,咱們跟國際上差距太大了……”
謝旸無奈苦笑。
能不被卡脖子,誰愿意?
高新技術的競爭,在未來有多激烈,謝旸比誰都清楚。
掌握不了核心技術,隨時都會被卡脖子的,曾經的華威以及汽車產業在發展到了關鍵,就是被芯片給卡了脖子。
自己要不被卡,就得自己搞。
指望其他的公司去研發?
謝旸就呵呵了。
“你們可以自己投資啊!”
周齊桐的話,把謝旸嚇了一跳。
“周主任,自己發展倒是沒問題,這產業可是燒錢的產業,不是引進一條生產線就能解決的,真要發展起來,沒有幾千上萬億,根本不可能……”
“……”
周齊桐跟田興志兩人傻眼了。
特么的!
現在有個上億的項目都能讓他們高興好長時間。
謝旸這小子真能吹。
就一個芯片,還需要幾千上萬億?
全國GDP才多少!
“你們還別不信。別看芯片只是小小的一塊,可涉及到很多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