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她年紀小,辦事穩妥,人還特善良······這腦袋瓜里全是金點子,是個千載難遇的人才······可惜啊!馬上就要離開溱州去京城,自己再也聽不到她的于無倫比美妙的小曲······
汪彤兒看著寧知府對自己欣賞又惋惜的模樣,以為他是為了自己聰明的智慧,舍不得自己離開而惋惜的。
要是他是痛惜今后再也聽不到自己的歌聲時,估計得翻個大白眼給他——什么人呢?
“好好!你這個提議好啊!”
之前貢院也有在考試時,號房著火的事,所幸沒有人員傷亡,所以也就沒當回事。經汪彤兒這么一提議,寧致遠立馬驚出一身冷汗來,這要是真的著火,來不及滅火的話后果不堪設想!
寧致遠贊成地兩手一拍,說道:“這個提議好啊!剛巧是鄉試結束,人們對這次考試談論的熱度未減之時。本官明日就讓師爺出個告示貼到衙門外大門旁邊的院墻上。估計前來送銀子的商戶不少。”
溱州是個富庶的州城,每年有不少的商戶給知府衙門跟知府大人送銀子。
你像之前的朱延深每年就給知府衙門跟寧致遠送了不少銀兩,秦寶臻亦是如此,只是沒朱延深送得多而已。
幸虧寧致遠不是個貪官,商戶送來的大多數銀兩幾乎都用在每年汛期的修建渠壩上。
因為溱州是個江海交接處,每年的汛期都要提前召集河工在江海交匯處兩岸修筑堤壩。
這些銀子單純靠朝廷發放過來是車水杯薪,而且銀子來得不及時。
因此,商戶們送來的銀子應了修固堤壩的急。
不然,一旦堤壩決堤,造成的水患,他寧致遠是第一責任人。
有的銀子除了衙門里官吏跟衙役年終獎,再有改善衙門里每天的伙食。
衙門里每日包一頓午飯給衙役們吃,幾乎都是一素炒一寡湯,外帶栗米飯管飽。只是沒油水。
有了商戶們給的銀子,也能每日寡湯或素炒里加上幾片肉,也算是福利了。
最后剩下的理所當然的落進知府大人的荷包里。
w.
/107/107912/28021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