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政,是不是這種東西?”
荀彧首先將其接過來,又看不出有什么特殊,但是很大一塊,如果能吃,可以填飽肚子。
“就是這個,那個地方,還真的有紅薯!”
郭泰驚喜道。
原來那篇科學報道是真的,紅薯最早有可能出現在亞洲,他又問:“你們帶了多少回來?”
那個人指著后面的車子,道:“這些都是,先倒下來!”
他們馬上動手,把車子里的沙子倒下,才露出其中的紅薯,數量很多。
郭泰拿起一個用力扳開,簡單地擦干凈表面的泥沙先嘗了一口,不是甜的那種,是淀粉比較多的紅薯種類。
淀粉多就足夠了,可以用來做紅薯粉,還能填飽肚子,可以做糧食,這個正是他想要的。
“這個東西,叫做紅薯?”
荀彧也想吃一個,但又嫌棄泥沙。
他還是想不明白,這個看起來平平無奇的東西,如何解決糧食問題。
郭泰說道:“就是叫做紅薯,當地人是否食用紅薯?”
那個領頭的人說道:“有人食用,但是不多,甚至還沒有人種植,這些是我們從野外挖回來的,要不是無法和當地人交換,挖得艱難,我們還能早一個月回來。”
原來那些人,還不知道開發利用。
“辛苦你們了!”
“來人把紅薯搬回去衙署,這些全部留作種子,你們所有人,重賞!”
郭泰高聲說道。
“多謝先生!”
他們激動地歡呼一聲,努力沒有白費,付出了也得到收獲,不知道多興奮。
紅薯全部被收起來,剛回到衙署附近,又有人來說,去交州的人也回來了,正在往衙署趕過來。
西北和南方的人,竟然同時在今天回來。
荀彧連忙出去迎接他們,同樣拉有幾輛大車,里面全部是占城稻的稻谷,也就是說占城稻也是真實存在。
不管紅薯還是占城稻,在這個年代已經出現了。
“這些稻谷,比我們的要飽滿太多,看起來更好。”
荀彧首先查看了一會,又問:“占城稻在林邑國的收成如何?”
那個人說道:“在林邑國,能畝產三石以上,還是曬干后的重量。”
“什么!”
荀彧驚訝地說道:“我們大漢的稻谷,就算在天氣土質都極好的前提下,能畝產一石已經是豐收,這種占城稻,還能畝產三石那么高!”
他的手微微一抖,差點把手里的稻谷灑在地上。
紅薯的產量有多高,只是郭泰的猜測,去西北的人沒能帶回來具體數據,無法確定。
但是占城稻在林邑國能畝產三石,已經得到確認了,能夠秒殺他們的所有稻谷,就算紅薯失敗了,荀彧認為單憑占城稻,也能夠解決未來的糧食問題。
如果種植得好,冬天可能不會缺糧。
想到了這些,他很難不激動。
“文若先不要驚喜,林邑國土地氣候和我們的有區別,畝產三石比較難,但兩石應該還可以。”
郭泰說道。
“兩石,也很厲害了,我還未見過畝產兩石的作物。”
荀彧緩過來后,問道:“文政你打算怎么做?”
郭泰說道:“把這些作為種子,先種植培育,新收成的糧食,解決了冬天糧食危機后,再把這些種子發給所有百姓,讓他們推廣出去,我來負責即可。”
荀彧鄭重地說道:“文政,天下百姓的生計,全靠你了,你們去林邑國的人,也都重重有賞。”
——
第二天。
郭泰找到任俊,再帶上那批災民,回到之前被洪水沖刷過一遍的田地,然后用好幾頭牛把田地翻一遍,接下來就是育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