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比以前用更多錢。
這樣對于民生,對普通百姓來說,很不友好。
“這個顧慮,在鄴城的時候,魏公也曾和我探討過。”
郭泰解釋說道:“當時我跟魏公說,開挖銅礦,適當地鑄造錢幣,增加流通的貨幣量,使物價上漲,不完全是壞事,只要在可控范圍之內,沒問題?!?
荀彧沉思著,在想這句話的正確與否。
物價上漲,要花費更多錢,才能買到以前更便宜的東西,真的是好事?
他暫時想不懂。
郭泰又解釋說道:“一直以來,錢幣處在緊縮狀態,也就是流通的錢越來越少,那么都去了哪里?被世家豪族藏起來,他們不僅囤地、囤糧,連錢也不放過,但是藏起來的錢,有用嗎?”
“藏著不花,用處不大?!?
荀彧慢慢地回應。
這番話有一定的道理,哪怕是他的荀家,也有這種習慣,世家壟斷了天下財富,已經是常態。
郭泰又道:“藏起來的錢,除了增加世家豪族的財富,毫無用處,這樣做只會讓富裕者越來越富裕,貧窮者更貧窮,導致貧富的兩極化。荀子曾說,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要是讓貧窮者越來越貧窮,生活在水深火熱中,那么水能覆舟,黃巾軍就是這樣出現,我不想魏公以后也要遭遇這種困局。”
荀彧皺起眉頭,好像被說服了,覺得這個問題是真的很大。
哪怕是他自己,更多的只注重社會上層群體,對于下層百姓,沒有多大關注,當年跟隨著黃巾造反的人,就是那些最下層的百姓。
“錢只有流動起來,才真正地有利于國計民生,但是只要流動,數量多了,物價上漲是無可避免?!?
“要不是錢多了,誰愿意拿出來消費購物?”
“市面上流傳的錢,最重要的是朝廷怎么去引導,而不是斷絕了錢的流動?!?
郭泰繼續說下去:“有時候缺錢造成的影響,會更嚴重?!?
荀彧考慮了好久,道:“錢流動起來,真的有利無害?”
郭泰說道:“有利也有害,具體得看怎樣調控,舉個例子,一尺布在以前售價一百錢,但現在錢多了,可能變成一百二十錢,收益更多,若是錢少了,那么布的價值就這么多,收益更少了?!?
“賣布的是賺了,但買布的呢?錢越多,就越貴,有可能導致更多人買不起。”
荀彧很快又想到其中的問題。
這不僅僅是賣家的問題,買家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