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認再說。”
“這大的功勞,你先撈著,明白嗎?”
顧老爺子武道傳音,極其認真。
“明白了。”
顧錦年點了點頭。
也的確,沒有人能證明這火石是自己帶來的,但更沒有人能證明這火石不是自己帶來的啊?
既然如此,那這功勞不要白不要。
不過,莫名之間,顧錦年似乎明白了自己六叔為什么這么喜歡蹭功勞了。
敢情都是老爺子教的啊。
而與此同時。
一艘龍舟,以最快速度,朝著大夏京都趕去。
靈晶幾乎不要錢一般的丟進龍舟內。
只為了將戰報第一時間傳入宮中。
這已經不是捷報這么簡單了,而是大的喜事啊。
此時。
大夏京都。
邊境宣戰的事情,早已經傳遍整個京都,眼下不止是京都,整個大夏百姓都在議論這次戰況。
實話實說,不是不看好大夏將士,而是兩者實力的確有一定懸殊。
五十萬大軍固然驍勇善戰,可聽到匈奴國首戰派出十萬鐵騎后,使得大夏百姓心頭蒙上一層烏云。
而皇宮內。
也是一片緊張。
大殿當中。
永盛大帝端坐在龍椅之上,沉默不語。
百官們都有些沒心思匯報國家大事,所有人其實都在等待戰局。
就連太子,秦王,魏王都破荒上朝了。
雖然都知曉,這場戰局至少要等到明日才有消息,但眾人還是到齊。
期待著一個好結果。
朝政匯報完畢后,眾人很沉默,永盛大帝也沒有說退朝二字。
眾人就在大殿內靜靜等待著。
龍椅上。
永盛大帝面色平靜,可任憑誰都看的出來,他神色沉重。
端坐龍椅。
永盛大帝已經做好了一切準備,關于寧王和祁林王的事情。
他已經秘密遣派大軍前往西北境。
倘若戰況不利。
寧王與祁林王第一時間就要奔赴戰場,而且他預料到這兩個王爺,會出工不出力。
所以如若雙王敢這樣做,他就立刻授權給鎮國公,接管秘密調遣的五十萬大軍,一舉將祁林王與寧王鎮壓。
再去與匈奴國議和。
是的。
這就是他的計劃。
看似是與匈奴國宣戰,其實是為了解決內部最大的危機之一。
借助這次機會,鏟除兩個王爺,若是成功,即便是匈奴國索要財物,也可以答應議和。
也不算白白做事。
當然,若是小勝,那固然更好,打出士氣,打出骨氣,再與匈奴國談一談議和之事。
對外戰爭,就是決定未來議和的談資,有優勢,可以索要更多好處,沒有優勢,則解決內部矛盾。
至于同時出現內亂外敵的情況,他有解決辦法。
他有底牌。
一張誰也想不到的底牌。
只是不到關鍵時刻,他不會動用這張底牌。
如若當真發生內患外敵的情況,他便會動用這張底牌,徹底解決一切矛盾。
雖然自己也會付出代價,可最終的結果,是好的就行。
酉時三刻。
太陽即將下山。
群臣站在大殿內,沒有半分動彈,也沒有一個人喊累。
所有人心情都很緊張。
尤其是兵部尚書趙益陽。
兩國交戰。
是贏是輸,的確扣人心弦。
只是,就在這一刻。
龍舟出現在皇宮之外,很快一名將士從龍舟跑下來,拿出軍令吼道。
“邊境戰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