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哈桑等人初步定好接下來的投資方向后,李知易獨自默默思量許久,決定要整理一下“賺美刀發大財”的整體思路。
自己現在有點亂,感覺像無頭蒼蠅似的,想到什么做什么,追著一個個投資機會跑,這太累了。
投資賺錢的機會千千萬,自己不可能一個人把好處全占到,得有選擇的理出一條主干,按照主干延伸出支脈。
那些旁支末節,該放棄的就放棄。
首先是一級市場:“愛彼迎(在線旅游)、優步(網約車)、高朋(團購)、推特(互聯網社交)、(互聯網社交)、s(Instagrake(互聯網云)、zoo(在線辦公)Stripe(在線支付)、Payt(印度版支付寶)……以及正在布局的跨境電商,和數字貨幣。”
李知易洋洋灑灑寫滿一整張A4紙的可投資標的,這些企業中前三個已經買門票入場,其次兩個正在推進中,余下的標的需要隨著時間陸續面世,一步步進行投資。
總結下來能看出,所有的投資標的全部集中在“互聯網行業”,這是必然的結果,因為接下來十年最賺錢的行業便是互聯網!
并且就算想做實體行業也做不了,沒拉上梅隆、花旗時,連投資“互聯網云計算”都不被允許。
新能源、軟件、之類的高科技領域,更是想都不要想,牽扯太甚,沒必要硬往“大勢”里湊。
“因此風投方面確定專注互聯網行業。”
李知易抽出張新紙在最上方寫下“互聯網”三個字,而后向左下劃出條斜線:“愛彼迎(在線旅游)——優步(網約車)——高朋(團購),這三家隱隱可以連接起來,湊成一個生態循環。”
“一個普通人從紐約去洛杉磯旅游,提前預定愛彼迎民宿,到洛杉磯出行用優步,品嘗當地美食、娛樂項目查看高朋……”
常理說,這種生態循環是企業個體需要思考的戰略布局,風投并不在意這些。只要今天能退出套現,哪怕企業明天就破產也無所謂。
但這只是表面上的說法,實際上沒有任何風投機構不想形成自家的“投資矩陣”。
舉個簡單例子,以上三家企業占據不同賽道,沒有直接的競爭關系,反而可以開展合作。
高朋做的是本地業務,完全可以給愛彼迎開通流量接口;愛彼迎的差異化流量又能反哺高朋。
當然,這是理想狀態,具體到業務層面如何操作,217和元資本作為投資人能不能影響兩家企業做出戰略合作,是另一回事。
不過從這里可以看出,當愛彼迎、高朋、優步三家發展壯大到一定程度后。
217如果想投資互聯網點評類產品,沒有幾個創業者會拒絕。
因為217除了資金,人脈關系,還有整個“泛生活領域”強大的投資矩陣,這就是隱性資源!
所以已經投資的三家企業:愛彼迎、高朋、優步,可以整合成互聯網——泛生活領域的主干。
接下來相關投資項目,圍繞這個“生態循環”搭建。
至于能否影響這幾家企業做出業務層面的合作不是問題。
金融的本質是什么——拉皮條啊!
當投資機構強大到一定程度后,自然有資格進行因勢導利的操作。“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只要你好我好大家好,誰會拒絕合作呢?
想到此處李知易搖頭失笑,自己這算不算詆毀自己的行業……
提起筆在紙上又畫下條斜線:“互聯網社交”。
“單單這一個領域便有太多排列組合,可卻不成體系。推特(短文字),s(圖片)、色拉布(圖片)、(熟人社交)。”
“首先推特和是當下就能尋求投資的,前者從投資收益率的角度看較為優秀,發展前景很難說有價值,有點出道即巔峰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