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刀同意了胡義的要求,戰斗由九班發起,胡義說要在二連沖鋒前先打十五分鐘,高一刀知道胡義的目的是要盡量對敵人造成殺傷,為二連的沖鋒減輕壓力,提高行動成功率。
但是高一刀心里也并沒有將時間定義得那么死板,胡義說要十五分鐘,高一刀的真正想法是打著看,九班只有五個半人,加上那支六個人的寒酸的游擊隊,再加上從二連調撥給胡義的兩個機槍手,總共也才十三個半,敵人一百五十多,在初期的慌亂之中,他們能造成些殺傷,只要敵人一反應過來,他們就再也抬不起頭,所以高一刀覺得,胡義他們能打三分鐘就不錯了,到時候只要情況不對,就會帶二連突擊,不可能真正去等十五分鐘。
轉眼來到了第三天,上午,二十輛騾馬大車由南向北從路上經過,正是從縣城出發到落葉村運糧的隊伍,胡義和高一刀隱蔽在路西山梁上偷偷看著,每輛車上都悠哉游哉坐著七八個,車輛和人員數目與李有德的基本一致。
車一輛一輛地從眼前經過,兩個人瞪大眼睛,一絲不茍,心里都在默默記著數,胡義負責確定敵人的火力配備,高一刀負責計算偽軍和鬼子人數。偽軍一個連百來人,一水七九步槍,有一挺捷克式;鬼子一個小隊近六十人,三挺歪把子,三個擲彈筒。
一直到敵人的隊伍遠遠消失在路北方的盡頭,兩人才帶著隊伍下了坡,來到路上,下午,敵人會拉著糧食往南回來,現在就得布置了。
論打近戰、混戰、白刃戰,高一刀是行家,是被環境逼出來的行家。八路軍干了這么久,哪一仗子彈都不夠,哪一仗都沒火力支援,真正能夠依仗的唯有手榴彈和刺刀,不愿這么打也得這么打,最后就打成行家了,打成習慣了。
由此處分別向南北兩個方向,各派出一個班戰士,于兩邊五里外設暗哨卡路,雖然基本沒什么路人,也要做好防備,不能走漏風聲,不管是誰,百姓也好漢奸也罷,二話不說往這走就得捉住捆了,到下午完事后才能放。
對于沖鋒來說,距離很重要,當然越近越好,可是這路東邊空曠,荒草不高,七八十個二連戰士想要藏住就不能太近,五十米遠,是高一刀所能接受的極限距離,如果再遠的話,藏是更好藏,可一個沖鋒跑下來,哪個戰士還能有力氣拼命?只剩下喘粗氣的份了,那就和送死沒分別。于是,高一刀帶領二連戰士,向路東邊的開闊地走出大約五十米遠,距離只少不多,開始挖一條用來隱蔽待命的淺坑。
胡義仔細地算計好頭一輛車應該停下的位置,然后命令吳石頭在那位置向南十幾米,在路上橫著刨開一條溝,也不需要多深,拉著糧食的沉重車輪過不去就行;命令羅富貴和劉堅強拎著鍬填坑,凡是路兩側適合躲避射擊的位置,一律填平;命令老羅他們幾個到路邊,茂密的灌木要清理,能遮蔽視線的荒草也不能留。歸根結底只有一個中心思想,要讓敵人成為禿頭上的虱子,明擺著,除了他們身邊的糧車,什么都別想指望。
一眾人揮汗如雨忙到中午,戰場按照預想的布置完成。
胡義站在路西的高粱上,看東邊開闊地中的二連正在做最后的隱蔽工作,馬良擦著滿頭汗最后一個爬上了坡,來到胡義近前。
“哥,咱們把路收拾得這么干凈,萬一引起敵人警覺咋辦?”
聽到馬良問這個,胡義心里贊許這個問題,口中卻淡淡道:“那樣更好?!?
“更好?”馬良不解。
“就算他發現情況不正常,那也已經身處此處了,能怎么辦?停車掉頭?二十輛沉重的大車,會讓他們在路面上亂做一團。”
馬良恍然大悟,如果是這樣,對于自己這邊來說,無非是目標停車位置靠后一些,沒有大不同,反而是亂起來的敵人更好打。
“對了,馬良,你們幾個把手榴彈按標準數量留夠,其余的都給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