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子當(dāng)如陳三郎!
這是近二年在青神縣,甚至連鄰近的彭山、樂山、眉山諸縣,都流傳著的一句話。
若是幾年前曾來過青神的,在大街小巷上走一走,就能明顯感覺到,這座小城已是今非昔比了。就算最粗心的家伙,都能發(fā)現(xiàn)這里人煙稠密了許多,原先只有趕集時才會熙熙攘攘的前大街上,現(xiàn)在不分時間,一年三百六十天,除了過年和雨雪天,全都像趕集一樣。
自然,店鋪也密集了許多,一家家的門面,像成都城里的店面一樣氣派,每家店都掛著醒目的招牌、幌子、甚至還有用彩帛搭起的高大彩樓……其喚作‘歡門’,最早是秦樓楚館在用,到后來一般的商家也用以奪人眼球。
沿著大街望過去,無數(shù)色彩繽紛、多姿多彩的歡門爭奇斗妍,歡門下是遠(yuǎn)超過本縣住民數(shù)的人流。這些人,從眉山、從彭山、從樂山,從成都,乃至遠(yuǎn)處的夔州、瀘州、巴州、德陽而來……有的是為了謀生,有的是為了進(jìn)貨,有的則純粹是慕名而來。
小小的青神縣,為何煥發(fā)出磁石般的魔力,把四面八方的商旅吸引而來?其奧秘就在當(dāng)?shù)靥禺a(chǎn)的商品,有著無與倫比的競爭力。
青神這個名字,最早被遠(yuǎn)處的人們所知,才是慶歷五年的事。當(dāng)時這里崛起了一家叫來福的酒樓,酒樓老板竟掌握了,只有汴京少數(shù)名廚,才擁有的炒菜神技。四面八方的饕客和有錢人慕名而來,均是乘興而來、滿意而歸,回去后無不吹噓,說自己吃到了天下第一美味。
尤其是慶歷六年,來福酒店重裝上陣,改名來福樓,裝修服務(wù)都堪上乘,菜品也變得清淡雅致,味道亦更加令人陶醉,引得無數(shù)詞人騷客紛紛題詩留墨,甚至給每一道菜,都起上了文雅的名字。竟把這家飯店硬生生營造成了一處文化名勝,引得蜀中百姓紛沓而至。
但只有少數(shù)人,才能上得了‘來福樓’,大部分民眾也只能在外面參觀一下,然后幻想著里面的‘花雪蕪絲’、‘嬌鶯戲蝶’、‘楓葉紅花’、‘松翠明珠’‘桃花流水’之類,該是何等的高檔、何等的悅目、何等的美味……然后擦擦口水,去旁邊那些掛著‘賽來福’、‘小來福’、‘東福樓’之類招牌的飯店里,嘗一嘗山寨版的名菜。
令他們感到安慰的是,青神縣的所有飯店,菜品質(zhì)量都在水準(zhǔn)之上,且都掌握了炒菜技術(shù)。這讓進(jìn)不了來福樓的人們,也能品嘗到傳說中的神技,回去后自然大加吹噓,甚至愣說灑家就在來福樓吃得炒菜!
一來二去,青神炒菜的名氣越來越大,慕名而來的人不分四季,滾滾不息,青神也成了成都之外,四川盆地內(nèi)又一個餐飲中心。
有美食就必須有美酒,人們在品嘗美食之余,發(fā)現(xiàn)了當(dāng)?shù)匾环N叫‘黃嬌’的美酒,它似乎是橘酒的一種,但這種酒觀似赤霞、如琥珀,明澈黃亮、清香四溢,飲之,則似啄瓊瑤吞朝露……完全打破了人們對果酒苦澀、渾濁、甚至帶有腐朽味道的壞印象。
這種‘黃嬌美酒’,幾乎滿足了宋朝人對酒的所有要求,它橘香可口、它清澈迷人、還不容易喝醉,而且有個曖昧的名字。讓人一經(jīng)品嘗,再難忘懷。人們不僅在青神縣豪飲三千杯,走時還必定買上數(shù)壇帶回去,與家人鄰里分享。
青神黃嬌的盛名不脛而走,嗅覺敏銳的外地商家,紛紛前來求購,然后分銷到蜀中各地,短短兩年時間,竟已是家喻戶曉,男女通吃,號稱有蜀人處便有黃嬌酒!
這簡直是個奇跡,因?yàn)樗拇ㄊa(chǎn)名酒,劍南、瀘州、宜賓等處,古來就是名酒產(chǎn)地,在劍南春、姚子雪曲、瀘州老窖幾大名酒的聯(lián)手絞殺下,幾乎沒有后起之輩的生存空間。然而青神黃嬌卻能硬生生殺出條血路,成為與幾大名酒并肩的后起之秀,除了它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