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眾護衛的簇擁下,高智升離開御書房,登上了馬車。高升泰關上車門,坐在他的對面,問道:“父親,談成什么樣了?”
“楊允賢也跟著段思廉施壓,要我們交人。”高智升嘆口氣道:“當初一時貪念,接受了儂智高,本以為如虎添翼,誰知卻惹來這天大的麻煩。”說著便把宋朝在廣南西路也集結大軍的消息,告訴了兒子。
“為這個禍胎死扛不值得。”高升泰輕聲道:“不過他在儂族的地位很高,也不好做得太絕,不如讓他去蒲甘躲一陣子吧。”蒲甘就是緬甸西部,緬東則屬于大理國。
“也只能如此了。”高智升沉吟片刻,點點頭道:“宋使那邊,為父不方便出面。九天后,你替我宴請一下,說明儂智高外逃的情況。再把原先擬定的禮金翻倍,上下都打點到了。”
“代價實在太大了。”高升泰黯然道。
“能把這幫瘟神送走,huā多少錢都值。”高智升道:“我看那段思廉還是沒有死了歸附的念頭,今天他穿了件宋人的袍子見客,那點心思能瞞過誰?要是真讓他靠上宋朝,坐山觀虎斗的,就不是咱們了。”
“這件事,楊家應該比咱們急吧?”
“不錯,要是段家靠上宋朝,楊允賢還怎么演他的復辟大戲?”高智升頷首道:“在這一點上,咱們和楊家又是一致的。所以咱們還是繼續裝好人,讓楊允賢父子倆蹦跶去吧。”
~~~~~~~~~~~~~~~~~~~~~~
皇宮里,把神仙們都送走,段思廉盤膝坐在蒲團上,手捻著念珠。陷入了沉思。
他之所以迫切希望依附宋朝,是因為那種源自骨髓的恐懼感……盡管大理的皇帝向來無法唯我獨尊,但像他活得這樣窩囊的,卻絕無僅有。因為這個皇帝之位,本不該是他的。
大理的皇位傳承,也經歷過類似宋朝‘燭影斧聲’的故事。開國太祖段思平,在打天下的過程中,過分倚重弟弟段一品江山吧首發思良,結果造成其權柄過大。一唉段思平崩殂,段思良便伙同董氏,借故廢了自己的侄子,自己當上了大理的皇帝。
之后帝系便一直在段思良一脈傳遞,段思平的子孫。自然與太祖皇帝的子孫一樣。遭受著各種排擠和提防。一直傳到天明皇帝段素興,因為‘素好游狎、荒淫日甚”結果被相國高智升廢掉。立了段思平的玄孫——也就是段思廉為帝。自此,帝系重新轉回太祖一脈。
但這種被大臣扶起來的皇帝,手里能有什么權力?而高氏如昔日之董氏。借擁立之功,一舉掌握了政權。大肆擴充實力,成為大理國最強的一方,凌駕諸姓之上。
原先依附段氏的部族,也因為天明帝被廢,紛紛改換門……他們需要強有力的保護,顯然一個被大臣扶上龍椅的皇帝,沒有這樣的能力。這些部族大都是白蠻,所以大都歸于楊氏。楊氏的實力也急劇膨脹起來。
而段思廉出于對高氏的恐懼,十幾年里,不斷給楊氏加碼,希望他們能替自己,和高氏對抗起來,打個兩敗俱傷最好了。他卻忘了楊氏的來歷——那是前代皇族的后裔,和段氏有滅國之恨!
且高智升不愧‘大理第一智者’的稱號。他并沒有按皇帝的劇本,和楊允賢明爭暗斗,而是低調做人、處處退讓,從不跟他發生爭執。就像今日的磋商,只要是楊允賢提出的。他一定不反對,哪怕是針對他的。他也毫無二言。
有部屬子弟對此十分不忿,說當今皇帝都是我們高家立的,憑什么處處讓著姓楊的?但凡說這種話的,都被高智升痛打一頓,逐出京城去。他曾經數度對人說,論才能和威望,我比楊公遠遠不如。況且我一個黑人,能忝居相國之位,便已經戰戰兢兢了,又豈敢在楊公這種天潢貴胄面前放肆。
高智升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他把自己地嫡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