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楊世鐸打著白旗,出現在龍首關前。
道明來意后,他被用吊籃接進了關中。也第一次見到了,把楊家擋在關外一百天的宋朝官員。
看到那些只是二十出頭的小伙子,楊世鐸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但一經交談,他便沒了小覷之心,不禁暗暗感嘆,大宋果然是人杰地靈的天朝上國,如此出色的年輕人,在大理一個也找不出來。
明白他的意圖后,王韶等人自然要請示在大理城的王珪……王珪與范鎮是平級,且都是欽差,還真不好說誰聽說的,不過王珪有恬退之風,讓他們派侍衛將楊世鐸送到繕闡府去,由范父子做決定。
知道事關重大,又怕半路有人加害,王韶等人讓楊世鐸剃了胡子,換上大宋禁衛的衣裝,然后護送宋端平宋大人,去東川宋軍大營匯報工作。
一路無話,五日后抵達東川軍營,只見這里已經變成一個熱火朝天的大工地。
從來路遠遠望去,軍營依山傍水。山坡下,無數赤著上身的兵卒在挖地基,這些挖好的地基沿著山梁蜿蜒而上,竟然一眼望不到邊。
“我的天,這是要修萬里長城么?”看著這副景象連宋端平都驚訝極了。
‘這哪是修兵營,這分明是在筑城。’楊世鐸更是暗暗咋舌道:‘如此浩大的工程,看來宋人定然是要留下不走了……’
隊伍靠近了,便見一個木柵欄、鹿砦、拒馬組成的傳統營寨橫在眼前,守備森嚴。
亮明身份之后,衛士進去通稟。過了好一會兒,才有一名參軍出來相迎。
“宋宣贊,大帥有請。”參軍拱手相讓道。
一層層通傳之后,宋端平帶著楊世鐸,來到大營參見范鎮。
范鎮親切的接見了他們,對楊家的態度表示了贊許,但到底答不答應,卻說還得等到人齊了。再作商議。便安排了筵席款待二人,宋端平看了陪坐的一干文武,卻不見陳恪的身影,不禁暗暗奇怪。又怕有什么忌諱,只好忍著不問。
“肯定是想問仲方哪去了。”范鎮笑道:“那家伙這些天,和幾個他從內地調來的官員,就吃住在工地上,說是要規劃未來的東川城。”說著苦笑道:“老夫也去湊過熱鬧。可實在不懂他們在說什么。”
吃過飯,宋端平就去寨后的工地上的找陳恪,楊世鐸想盡可能了解宋人,死皮賴臉要跟著。宋端平本不想讓他去,但前來迎接的官員卻說無妨。
楊世鐸便屁顛屁顛的跟著,來到了一片繁忙的工地上。他看到,工地被幾條縱橫交錯的深灰色堅硬道路,劃分成若干區域,有的區域里,是成片的石灰窯。正裊裊冒著黑煙,有的區域,則擺著上千個模具,有工匠將一擔擔的灰色粘稠物傾倒進去;有的區域,則擺著澆注好,待使用的長方形石板……是的,他沒眼huā,那些堅硬的石板,確實是用模具澆筑出來的,就像做豆腐一樣。
他還看到無數的滑輪、杠桿。組成的精巧器械,輕松將這些沉重的石板,運送到工地各處去,然后由工匠們,像搭積木一樣,組裝起來,一棟房屋的雛形很快便形成了……
一路走來。楊世鐸都驚嘆到麻木了,到最后心里只剩一個念頭,那就是天朝實在太偉大了。有生之年,一定要去汴京朝拜一番。
不知不覺,來到了接近山頂的一片平地上,只見用草席搭起的涼亭下,站著幾個宋朝官員,為首穿緋袍的年輕人,正是他曾經見過的大宋狀元陳仲方。
一看見宋端平,陳恪便大笑著迎上來,兩人親熱的互相拍了拍肩膀,宋端平便把身邊的楊世鐸介紹給他,意思是,千萬別說漏了嘴。
陳恪卻不以為意的笑朗聲笑道:“早聽說楊軍師有大理第一智者之稱。來得正好啊,這東川城的圖紙今日定稿,快幫我們參謀參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