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昌期,世稱武陵先生,學究天人、著作等身。專心講學一甲子、桃李滿天下,對文彥博這樣的人物,都有授業(yè)之恩。且他淡泊名利,幾十年來,多位宰相向朝廷推薦他,然武陵先生屢召不應。這使他的聲望,也達到了當世的頂點。
他的弟子,和那些推崇他的人,甚至將其譽為活著的圣人。
如今他終于在趙宗實的數番邀請下,以九十高齡進京。老先生乘坐在古樸馬車上,親近弟子三百人隨侍左右,身后還有沿途跟隨的信徒過千人。而在面前,是前來迎接的汴京王公、官員書生近千人,可謂前呼后擁,聲勢浩大,煊赫至極。
比起龍昌期抵京的轟轟烈烈大場面,從同一個方向進京的王安石,就顯得無聲無息了。他和夫人吳氏,攜兒女并兩個弟弟,乘兩輛不起眼的驛馬車,從官道緩緩而來。王安石兄弟七個,身故者三,他便成了最長者,還有亡兄弟們的遺孀子女,也都由他來贍養(yǎng)。
京城物價騰貴,盡管三司度支判官的俸祿可觀,王安石還是無法養(yǎng)活這一大家子。只好將多病的老母并一干親眷留在江寧,由四弟安國、五弟安世照料。只將要到汴京求學的六弟王安禮、幺弟王安上,并兩個兒子王雱和王旁,及幺女王荁帶在身邊。
此刻,他正聚精會神的坐在車里看書,夫人吳氏則百無聊賴的望著窗外風景,或者說呼吸著新鮮空氣。她出身書香門第。雖已年近不惑,卻仍面容姣好、身材豐滿……性喜潔凈。如果沒有這最后一點,王安石在她眼里,絕對堪稱模范老公。
這個年代,婚姻最講究門當戶對。像王安石這樣舉世聞名的大才子、大帥哥且青年得志之人,竟一點不好色,從來不去**。也不在家里養(yǎng)小妾,這樣的老公絕對是打著燈籠沒處找。
然而洞房花燭的那晚上,吳氏發(fā)現丈夫身上有股餿味。一開始。也不是特別在意,她以為是婚禮上丈夫操勞過度,身上分泌系統(tǒng)又發(fā)達。才有餿味。但過了一段時間才了解到,這位帥哥實在是邋遢,你要是不逼他,他就能一直不洗臉,更遑論洗澡了。
王安石脾氣還不太好,你要是把他逼急了,他就抱著鋪蓋睡在書房,一睡就是一兩個月。尤其是在有了兒子之后,更加肆無忌憚,恨不得睡一輩子書房。別打擾到自己看書才好。
吳氏終于忍不住,找王安石的老娘投訴:“你這個寶貝兒子整天不洗臉、不刷牙,邋里邋遢像個要飯的,婆婆你到底是怎么教的?”
誰知王安石的老娘笑著回敬道:“我這寶貝兒子,我沒能耐教好。怎么會金榜傳臚呢?現在成了你老公了,就是你的事,你有本事便自己教好他!不服氣的話,你讓我孫子考個鼎甲啊,那算你有本事。”
吳氏頓時語塞,只好躲回屋里嚎啕大哭。恨她父母當時只看中王安石的人品。沒在意他的習性。想到要和這樣邋遢的人過一輩子,她感覺像墜入火坑一般,整天為王安石的個人衛(wèi)生等瑣事煩惱。以至于如今成了神經質,但凡王安石睡過的被褥,她都要洗過再用,夫妻生活也是能少就少,不過孩子倒是沒少生。
成婚近二十年來,他倆一共育有二子三女,其中長女出嫁舅家,次女早年夭折,只有眼前這個年方豆蔻、巧笑倩兮的幺女王荁在眼前承歡。這小娘子生性活潑、聰慧狡黠、嬌美無雙,深得夫婦倆歡心。
“娘,快看,外面好熱鬧啊。”王荁才十四歲年紀,正是最活潑的時候,她這是第一次隨父母進京,看什么都好奇。
吳氏本以為小孩子大驚小怪,誰知打眼一看,竟真是盛況空前呢。
“今日有什么盛會?”
“不是,”她的長子,年僅十六歲的王雱策馬過來,這青年與乃父八分相像,只是嘴唇更薄一些,眉目更細一些,看上青出于藍勝于藍。尤其他一襲白衣、纖塵不染,端得是一位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