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道啟會
“在下確實見識貧瘠,兩位若有時間,能否煩請為在下解惑。”裴液無奈一笑。
“無礙無礙,剛用過晚飯,正是閑的時候。實話說,這個確實也沒到人人得以耳聞的地步。我要不是最近正好在憂愁孩子學武還是讀書一事,也不會有太多了解。”一人道,“少俠不知道道啟會,但總該知道幾個劍門的名字?”
這個問題要放在二十天前,裴液還真要苦思冥想一陣。
但現(xiàn)在不一樣了。
“我知道云瑯山、龍君洞庭,還有天山、昆侖.昆侖晏日宮——”
“夠了夠了。”那人笑道,“小兄弟所言,都是.都是”
他一時不知如何形容。
“都是道啟會!”另一人接話道。
“也不錯,哈哈。”
在二人的講述中,裴液逐漸理清了這個陌生的詞語。
大唐三十三劍御者道啟會。
三十三劍,乃是大唐最高的三十三座劍門。
包括:
云瑯山。
龍君洞庭、白鹿宮等五家。
道教五家、天山、昆侖、等十二家。
點蒼、崆峒、華山、青城、大小云山等十二家。
于劍之一道有獨特造詣的三小家。
大唐有正經(jīng)的劍術(shù)傳承的門派足有上千,仙人臺和上六家從其中共同遴選出了下面這二十七家,如此三十三派合起來已差不多可以代表整個大唐劍道的最高成就,它們共同推動了這“御者道啟”計劃。
御者道啟,這是仙人臺的命名。
御者即是君器御者,劍為君子之器,而道啟便是劍道之啟。
說白了,這是一項共同培養(yǎng)劍道后進的魄力巨大的計劃。
須知自古以來,最先進的劍道成就、最優(yōu)秀的修劍方式往往掌握在各個門派手中,而門派又多有根深蒂固的門戶之見。
從人才培養(yǎng)來說,不免有敝帚自珍、一葉障目之處;而從大唐朝廷來說,弟子一旦拜入其中,往往便先是門派弟子,再是大唐之民。
諸多考量之下,仙人臺多年奔走籌劃,才促成了這樣的盛會,當是大唐獨能有的大手筆。
凡道啟會所收“道生”,皆可以互相去上述三十三個門派游劍求學,較藝切磋、印證所得,甚至學習劍法。
而“道生”有兩方面來源,一是三十三派弟子,各派根據(jù)劍道地位有不同數(shù)量的名額。
二來則是這計劃的另一個參加者——大唐。
大唐以各項政策為這一計劃支持與便利,得益是:大唐的官員百姓,亦有通過考核成為“道生”的機會,即便本就有門派之人,只要通過一系列詳細的考核,滿足一些條件,亦可成為這劍聯(lián)中的一員。
其考核最硬性的條件自然是劍道天賦,除此之外亦有其他諸多考量,每年以外人之身進入劍聯(lián)的大概僅在百人左右。
因此對劍道天賦足夠之人來講,這幾乎是龍入大海。
能求學于華山云山這樣的名門正派已是前途光明,更不用說還有機會能接觸到龍君洞庭這樣的龐然大物,簡直是夢寐以求。
而做夢都不敢想的,是云瑯山。
能進入這樣一項計劃,成為一名“修劍道生”,本身就代表著你已成為整個大唐在劍道最有天賦的那一批年輕人,并且已在接受最好的劍道教育。
當然,天賦亦有高低,正如三十三家門派也階層分明,其中的具體實施又涉及諸多規(guī)則,這都是后話了。
而在另一個方面,劍門聯(lián)合一定程度上模糊了門派的界限,也拆除了一些壁壘。它和鶴鳧冊一樣,是仙人臺為了拆解——或者說融化固有江湖體系,重新塑造江湖與朝廷關(guān)系所作出的又一項努力。
裴液此時自然根本沒有這種意識,他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