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太極殿內。
“夏侯公已經很年邁了,往后,你要更多的幫助他,接替他手里的差事,這中軍的操練,是不能中斷的,雖說如今四周都沒有什么外敵,但是中軍不能失其銳!”
曹髦對坐在他身邊的羅憲如是說道。
羅憲只覺得有些離譜,臉色格外的復雜。
他在大魏都快混成中軍的領袖了。
再混下去,怕不是要執掌整個中軍?!
此刻,羅憲甚至都有點想不起當初自己來洛陽的目的了,當初自己來洛陽是為了什么來著??
曹髦卻很是認真的說道:“中軍諸事,你定要盡力!”
“唯?。 ?
羅憲回答的很是堅決。
曹髦對各地的軍隊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裁減,保留精銳,其余軍戶解散回家,世兵制的危害歷歷在目而中軍也從當初夸張的二十萬精銳的規模,減到了十萬人左右。
曹丕時期的中軍差不多就是這樣的規模,后來司馬家因為不放心各地的將軍們,才開始瘋狂的暴兵,增加中軍的規模。
結果地方也暴兵,導致大魏的軍隊數量來到了一個極為夸張的地步。
維持這么龐大的軍隊,對國庫的負擔極大,而且很沒有必要。
常備軍隊太多是搞不了經濟的。
至于為什么羅憲能不斷的升官,甚至還是這種核心的官職。
那是因為羅憲的出身。
羅憲不是北人。
曹髦為了壓制本土的大族,就只能去多用一些外地人,蜀人和吳人在北方都沒有根基,可以提拔。
況且,這兩者都已經滅亡了,吳尚且不敢說,至少在蜀,魏的統治已經有了基礎,百姓們過的比以往好,沒有了頻繁的戰事,大多都擁有了耕地,沒了人頭稅,安居樂業那邊的造反者越來越少。
就是有大族帶頭謀反,跟隨他們的人也幾乎沒有了。
有好日子過,沒有人會去懷念前朝。
因此曹髦也更傾向去用一些蜀人,當今廟堂里的蜀人不算少,地方上也出現了不少蜀地出身的太守。
這些人跟北方大族不是一伙的,曹髦能放心去用。
當今中軍的夏侯獻已經非常年長,已經沒有辦法披著甲胄去參觀軍隊了,如今曹髦放在中軍的左右手。
分別是李昭和羅憲。
李昭是曹髦最初的侍衛隊長,是曹髦的絕對心腹之一,這些年里四處作戰,立下多次功勞,官拜將軍,獲爵,另外一個則是羅憲。
往后的中軍統帥,曹髦可能還會再找個可靠的宗室來擔任。
曹髦這次找羅憲,是因為近期內有人稟告又有人開始擠破頭往中軍跑,給自己鍍金,曹髦就希望羅憲能加強操練,勿要讓害蟲靠近中軍。
羅憲再三保證絕對會嚴格督促中軍操練,這才離開了太極殿。
在他離開之后,張華拿著西北的戰報走了進來。
“陛下,這是馬隆令人送來的?!?
馬隆所送來的,正是樹機能擊破賊寇的事情,對此,曹髦沒有任何的意外。
作為歷史上最大的賊寇頭目,樹機能打不過這些人就怪了。
隨著阮籍等人的推動,各地已經開始了教化的第二步。
曹髦的教化分三步,第一步是分散他們,分配公田來安置他們,這第二步就是改姓易風。
而最后的第三步嘛,自然就是鼓勵通婚。
走完這三步,當今這些北方各族基本就沒什么了,可這并非是一勞永逸的辦法,就說先前的拓跋部,他們被擊破之后,部內各族逃亡,有人跑到了丁零那邊,據說已經開始了再一次的塞外爭奪戰。
曹髦覺得,這可能是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