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別人時頭頭是道。
又如某位逐夢導演,影評寫得花團錦簇,自己拍電影拍出一坨屎。
朱銘先在臃腫部分畫圈,意思是讓作者重寫。接著,直接更改破題部分,寫上一句:天下殊途而同歸,知其元,則眾善舉矣。
寫這篇經義文的士子,看到破題愣了愣,驚訝道:“這是何平叔(何宴)對衛靈公篇的注釋,拿來破此句恰到好處,俺怎就沒有想到呢?”
朱銘笑道:“何平叔也是在引用《易經·系辭傳》,《論語》與《易經》在這幾處是通的。”
這士子佩服之至,作揖行禮道:“受教了!難怪都說成功貫通三經。”
就連在排隊等陸提學評文的士子,聞言都不禁轉身看來,非常想知道朱銘剛才寫了啥。
陸提學招手道:“拿過來。”
不待朱銘動身,這士子就拿著文章過去。
陸提學看完之后,贊許道:“成功若去科舉,必得高中進士!”
朱銘只是笑笑,自家事自己知。讓他破題肯定牛逼,但要把整篇經義文寫得漂亮,至少還得苦苦訓練一年半載。
接下來兩篇經義文,朱銘也迅速給出修改意見。
見此情形,陸提學又分給他三篇。
兩人合力把文章全部評完,陸提學告誡諸生:“《易》為百經之祖,爾等就算兼經不治《易》,平時也該多去讀讀,對你們寫經義文大有好處。成功所判這六篇文章,有四篇破題他都用《易》,言簡而意賅,手法實屬上乘。”
“吾等受教了!”
士子們先是朝著陸提學作揖,又齊刷刷轉身向朱銘行禮。
這關乎他們的科舉前程,學到了就是學到了,必須報以應有的敬意。
又講了一陣做學問,陸提學拿起朱國祥的農學文章。
第一篇:水稻油菜輪種之法。
從控水旱育秧,講到油菜育苗移栽,中間各個環節的注意事項,都全部寫得清清楚楚。
特別是那些精細管理,對水利發達地區極有幫助。用水不便的底層小民,反而不能胡亂照做,一不小心就要玩脫,朱國祥在文章里反復告誡。
第二篇:套種十三法。
通過如何套種作物,闡述植物對土壤、陽光、水分、空氣、肥力的需求。而且還把肥料分門別類,氮肥被他稱作豆肥,鉀肥被他稱作灰肥,磷肥被他稱作骨肥。還詳細論述這些肥料,在什么情況下不能混合使用。
第三篇:紅薯種植及食用。
第四篇:玉米種植及食用。
第五篇:花朵雌雄及人工授粉。
暫時只寫了這些內容,陸提學看完大有收獲,對朱國祥說:“今后再補一些,吾將其編為《元璋農書》。”
“一定補上,等玉米收獲,一并送去興元府。”朱國祥道。
陸提學忽然問:“元璋真不懂經義與辭章?”
朱國祥說:“七竅通了六竅。”
“哈哈哈哈!”陸提學被逗得大笑。
陸提學帶著眾人,踱步到江邊去吹風,望著山水美景,不禁感嘆:“這西鄉縣,不愧為秦嶺小江南。”
“可惜山太多。”向知縣來一句。
西鄉縣的氣候,非常適合居住和農耕,甚至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譽為“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之一”。
唯一的缺點,就是山多,能種稻麥的地方太少。而且主要耕種區,聚集在縣城周邊,上白村和大明村都屬于窮鄉僻壤。
接下來好幾天,陸提學都在游山玩水。
這位老兄都五十歲了,爬坡上坎健步如飛,把一眾士子搞得苦不堪言。
聽說即將回縣里,所有人都歡呼雀躍。
臨行之前,陸提學問白宗望:“這幾日承蒙招待,令郎在洋州求學?”
白宗望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