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給玉米做媒,只要花粉,不要別的東西。篩子拿來,把花粉篩出,去除多余雜物。”
佃戶們學得極為認真,這關乎他們今后的溫飽。
篩完花粉,朱國祥又拿出自制授粉器。
這玩意兒用竹筒做的,開了幾個小孔,通過抖動將花粉撒出去。授粉之時,花絲也要剪去一部分,朱國祥一邊授粉一邊說:“陰雨天不好做媒的,你們平時去做客,也不會在下雨天出門嘛。玉米授粉,該選個好天氣明媒正娶。”
等佃戶們都學會了,再去另一小塊地,重復剛才的所有流程。
直到確認佃戶完全掌握,朱國祥才留下取粉器、授粉器,叮囑道:“記住,婚期只有七八天,每天上午過來給玉米做媒,最好是在辰時兩刻到巳時兩刻!”
“俺記住了!”佃戶們紛紛喊道。
朱國祥笑著說:“你們忙吧,不用送我下山。”
曾大作為佃戶代表,還是把朱國祥送下山去,他已經自命為朱相公的大弟子。
回到村塾,學生們被放回家,下午還得來繼續上課。
白祧跟幾個堂兄弟,蹦蹦跳跳離開學校,回去向祖父匯報上午的課程。
白宗望問道:“今天學了什么?”
白祧回答說:“先生帶俺們上山,去給玉米做媒。”
“做媒?”白宗望有些迷糊。
白祧解釋道:“就是玉米要結婚了,俺們要給玉米做媒婆。”
老白員外似乎……聽懂了。
他把孫子打發走,叫來管家之子陸安,吩咐道:“這幾日,你不用做別的事情,到山上去看佃戶怎么伺候玉米。”
“是!”
陸安一直在跟著朱國祥學種地,已經快成為種稻專家了。
日子一天天過去,轉眼就到水稻收割時節。
全村都忙碌起來,喜悅中又帶著忐忑。因為秋收來臨,意味著秋糧也該交了。
夏秋兩季的正賦,其實并不算多,大概10而已(按田等計算),農民完全負擔得起。
真正怕的是苛捐雜稅,總伴著糧賦一起征,雜稅往往是正稅的好幾倍!
如今的大宋,烈火烹油,鮮花著錦。
河湟地區拓土千里,西夏一直被壓著打,遼國也漸漸日薄西山。朝堂大臣,高唱贊歌,都說大宋進入了太平盛世。
既然大宋如此輝煌,官家也該享受享受。
今年,宮里新建成保和殿,房屋共有七十五間,修得那叫一個富麗堂皇。各種經史子集,都被搬去保和殿收藏,宋徽宗又在全國搜羅文玩字畫,總得把那么多新房子給塞滿不是?
保和殿不算什么,今年還落成了新的延福宮。
面積也不大,比原有皇宮更小。
大概就是北宋的皇宮面積,差一點直接翻倍而已。盛世氣象啊!
既然是盛世,唐朝舊禮也不能用了,配不上大宋的獨特氣質。宋徽宗親自撰寫文案,交給議禮局完善,就此廢除開元禮,朝廷改用大宋政和五禮。
皇宮擴建了,禮法修訂了,還得有相應身份配套。
宋徽宗在夢中被太上老君召見,老君坐在殿上,對宋徽宗說:“爾奉承天命,該當振興吾教。”
于是宋徽宗下詔,在全國范圍內尋找道經。他要建立道教學校,編修《道史》。也不曉得工作人員當中,有沒有一個叫黃裳的,上班摸魚寫出一本《九陰真經》。
另外,宋徽宗還下令,要給天下道士評職稱。
道士職稱正在擬定當中,將設道階二十六級、道官二十六等。
一個叫王老志的野道士,連度牒都沒有。原本只是個山東文吏,自稱獲得鐘離真人授法,遂被宋徽宗招進京城。先是賜號“安泊處士”,復又封為“洞微先生”,賜下豪宅跟蔡京做鄰居,當朝重臣前來拜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