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皇帝,冊封你為百蠻都大鬼主、歸德大將軍。補蘇的兒子們,也可以做大鬼主……”
“如果不肯歸降,漢兵一到,必定踏平羅羅籠!”
譙歡說完這些,便自動退下,他沒資格參加部落首領會議。
補蘇的次子首先發言,他手里擁有四個村寨:“漢官說的話不能信,這幾年去漢源鎮貿易,每次的貨錢都沒給足。說是第二年再補,一直拖著不給,漢官欠我們的錢越來越多。”
這里的蠻夷也用宋錢,而且是四川鐵錢。
不過只有大部落愿意收錢,更多時候直接以物換物。或者是在黎州賣了錢,直接在黎州買貨回來。
他們不會織布,冬天穿羊皮衣,夏天則穿漢人織的夏布。
到了明代,漢人一般用苧麻紡織夏布。但在宋代,藤皮織布還非常流行,包括葛藤在內的諸多藤類都能織布。
葛藤夏布價廉物美,在蠻夷當中非常受歡迎。
補蘇的長子卻說:“漢人就算不可信,但他們帶著大軍過來,我們該怎么抵擋呢?如果惹怒了漢官,他們不再允許互市,我們去哪里買布?又去哪里買鹽?”
更南邊的鹽源縣、鹽邊縣,如今都是大理國的地盤,而且并不歸權臣高氏管轄。
那里的食鹽北上通道,被保寨蠻給卡死了,邛部川蠻想買大理鹽,價錢遠遠比川鹽更昂貴。
幾個兒子意見各異,補蘇也難以做出選擇。
漢兵即將殺來,他如果不投降,就得先替苴猛扛住兵鋒。就算能打贏,也必然損失慘重。
可如果投降,萬一漢人敗了,他肯定要被苴猛處罰。
就在猶豫之際,忽有部下來報,說苴猛的長子驃里帶兵而至。
補蘇連忙前去迎接卻發現驃里只帶了1500人過來,不禁問道:“只有這么多兵嗎?”
驃里解釋說:“這是先鋒,阿爸還在聚兵,過幾天就會抵達。阿叔你也快點聚兵,只要把這里守住,等阿爸帶著大軍過來,肯定能把漢兵殺得敗逃。”
“我已經在聚兵,山里的村寨太遠還需要時間。”補蘇說道。
驃里問:“漢人還有多遠?”
“兩三天就能到。”補蘇回答。
黎州大軍在過了大渡河之后,有數十里的山谷險地,那里是最適合蠻夷設置伏兵的。
但宇文常和朱銘毫無征兆的出兵,倒是讓蠻夷反應不過來。
最險要的地方早就過了,這邊雖然也山高谷深,但想打伏擊還是差了點。朱銘又不是傻子,怎么可能不派搜山隊探路?
特別是補蘇的地盤,有長達十多里的河谷,皆為相對開闊平坦之地。這讓補蘇每年都能收獲大量糧食,同時也讓他無險可守,只能在三面臨河、一面背山的老巢進行防御。
驃里帶兵而來,讓猶豫不決的補蘇,打算暫時先堅守一下。
漢兵來得很快,一天半之后,就已抵達下游村寨。
“又是空寨。”宇文常看著河邊的寨子。
朱銘說道:“棄寨而逃,帶走人口和糧食,補蘇是不愿歸降啊。”
宇文常說:“我們來得如此迅速,苴猛肯定還沒聚集多少兵力。前方的羅羅籠,蠻兵應該不多。”
確實不多,但也不少。
超過十里的肥沃谷地,能夠養活太多蠻夷,就算不征召山里的部落,補蘇也能快速聚集五六千青壯。
加上驃里帶來的1500精銳,羅羅籠的蠻兵超過七千。
但是,兵器不足!
這里其實鐵礦資源豐富,但很多藏在大山里沒被發現。
而且邛部川蠻的開采和冶煉技術,也相對比較原始,每年能打造的鐵器很少。
煉出來的還都是生鐵,需要反復鍛打才能做兵器。
眼下這七千多蠻兵,擁有鐵制兵器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