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還有一種心理上的優(yōu)越感。只要提前給每個士兵說清楚,佯敗誘敵是極有可能成功的。
李進義忽然說道:“俺帶兵一路過來,沿途官兵全部望風而逃。就連眼下的軍寨也沒費一兵一卒就拿下。”
石元公聽得兩眼發(fā)亮,搖著羽扇說:“官兵如此士氣低靡,倒是可以嚇上一嚇。在山中軍寨多樹旗幟,扎草人穿甲胄為兵,讓民夫在寨中每日擊鼓喧嘩。士卒則夜晚下山離去,白天再大搖大擺進山!”
鄧春、李進義聽了崇拜不已,紛紛大贊:“石先生真是聰明,能夠想出這種妙計!”
恐嚇計策的前提,是官兵士氣不高,早就被嚇破了膽。
當日便在軍寨擊鼓為戲,河對面的劍州官兵,以為義軍要渡河進攻,嚇得連忙調(diào)兵遣將進行防守。
義軍民夫卻在寨里扎草人,士卒們紛紛去睡覺。
等到天黑,四千士卒摸黑下山,留一千士卒和民夫在寨中防守。
走了幾里地,轉(zhuǎn)過一片山坳,義軍士卒就停下休息。等到半上午,便大搖大擺回來,在河對岸官兵的注視下,陣容齊整的回到山上軍寨。
連續(xù)數(shù)日,有時上午回來,有時下午回來,有時傍晚回來。
劍州城內(nèi)的守軍,變得越來越恐懼,因為對面山上的賊軍,已經(jīng)“增兵”到兩三萬人!
禁軍統(tǒng)制呂士昭心驚膽戰(zhàn),跑去找黃概哀求:“制使,快撤軍吧,劍門定然沒了,高景山已投降賊寇!”
黃概站在城頭,傻看著對岸山嶺。
他本就心有懷疑,此刻呂士昭又在旁邊慫恿,黃概基本確定劍門守軍已投降。
“撤軍,退守鹿頭關(guān)(綿竹關(guān))!”黃概終于做出決策。
石元公那不靠譜的妙計,居然真特么能成功,簡直就是離譜他媽給離譜開門——離譜到家了!
高景山和黃德裕二人,還在劍門關(guān)堅守,哪能想到后方主帥已開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