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0408PUA大師朱院長
南陽面臨巨大的流民安置壓力,朱銘希望蜀中糧食再運幾批過來。
朱國祥接到兒子的信件時,同時還收到張根的信件。
張根的信里有一句話,讓朱國祥感到極為驚訝:“蜀中兼并之事甲于天下,蜀中役屬之況倍于南北……”
張根表示,益州府清查田畝和人口太困難,請求經略府下放更多權力,抄家和流放不用上報批準。
朱國祥看得眉頭緊皺,把高景山叫來詢問:“蜀中真是如此耶?”
“確實如此,”高景山說,“臣在各地都做過官,北方、東南、四川各有民情,執行政令需要因地制宜。”
朱國祥說道:“請細細講來。”
高景山詳細講述情況,朱國祥很快就摸清大概。
宋代北方宗族不喜歡分家,即便按照戶等要征重稅,依舊不喜歡分家。
連續好幾代人共居同產,二三十房,兩三百口,這種大家族在北方比比皆是。不管是做官的俸祿,還是經商的收入,全都要交給家里分配。
但由于五代長期戰亂,北方幾乎沒有單姓村落,經常是多個姓氏同住一村。
而東南大族則喜歡分家,對個人財產看得很重。
甚至還沒有分家的時候,自己掙錢便自己花,不會白白上交給家族。
又因為東南很多地方,是近兩三百年開發的。越偏遠的東南地區村落,單姓的村子就越普遍,一個姓氏一個村,甚至一個姓氏幾個村。
這么多同姓的村子,偏偏分家分得很零碎。
但宗族還是要搞的,一般是設立宗祠,由族人捐贈公產。可以是土地也可以是錢糧,關鍵時候拿來救濟有困難的族人,相當于就是古代家族信托基金。
至于蜀中,土地兼并、人身依附類似明清,門第觀念則直追三國兩晉。
這是因為四川長久安定,且地形閉塞不利于遷徙。經過唐末五代以來的持續兼并,就算再怎么分家,土地也非常集中,失地農民依附于主家,成百上千的佃戶靠一個地主生存。甚至是連續幾代人,都依附于同一個家族。
分出去的族人,也會淪為同族的佃戶!
蜀中大族門第觀念極強,不看你做多大官,不看你有多少錢,純看土地多寡進行聯姻。
張根在信里說,減租減息政策,在蜀中根本無法推行。
因為那些佃戶,幾輩人服務于一個大族,自己都不知道欠了多少錢。隨便一個大族,就能拿出無數借據,即便只歸還本金,佃戶也根本還不起,因為那是幾代人積累的債務。
而吏員多少都跟大族有關系,清查土地和人口時,又會幫地主隱瞞。
張根清查好半天,成都郊外土地都搞不定。
高景山勸道:“不止是益州,蜀中各府縣,都可以緩一緩。”
朱國祥問:“一直妥協不治?”
高景山說道:“騰出手來再治,今年的重中之重,是在南陽府、襄陽府安置流民墾荒。大元帥既然請調蜀中錢糧,那就多多在蜀中發行‘墾荒債券’,利息可以稍微定得高些。蜀中那些大族,家里肯定是有余糧的。”
朱國祥忽然想通了,不禁笑起來:“確實可以緩一緩。”
朱院長打算PUA那些大族,一點一點拉他們入套,最終投鼠忌器任意拿捏。
直接動大族的根本利益太難了,先搞幾波債券,而且利息定得比較高。不斷掏出他們的錢糧,只要到期連本帶利兌現,這些大族是不會激烈抵抗的,甚至還覺得這是一種穩定投資。
欠債的是大爺,這位大爺手里還握著刀子!
當官府欠大族足夠多的錢糧,就可以提出更過分的要求。
到時候得配合軍事行動,先調兵跟川南諸蠻作戰,把蠻夷驅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