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口那么大,這個大小倒是合適,再小就不好照了,再大的話,離開長京時就不方便帶走了。
鏡子下方連接著一個精致握柄,以前的鏡子很少有柄,因為用得起的都是達官貴人,他們不需要自己拿著鏡子,會有人給他們端著,大量的帶握柄的鏡子說明它已走進了尋常百姓家。
背面有云端紋,寫著兩行字——
見日之光,長毋相忘。
宋游拿起另一面差不多的,背面的字不一樣了,寫的是——
見日之光,長樂未央。
這一面要好些。
“少點。”
“客官……”
四百五十文成交。
宋游數了錢,遞給店主,隨即拿著鏡子細細打量一下,握在手上確實沉甸甸的,用料扎實,若是保管妥當的話,也許可以用很多年。
也許還能長存到千年以后。
若是被后人發現,放進展覽館,不知又有多少男女老少將從它面前走過,湊近它細細觀賞。
“呵……”
道人笑了一聲,拿著銅鏡,遞給了身邊女童:“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三花娘娘以后就知道自己長什么樣子了。不過這面鏡子很貴,三花娘娘用的時候還請愛惜,不要將它弄花了,不然照出來的人可就花了。”
小女童舉著鏡子也不答,只一邊照著,一邊跟著他走。
這實在是一面小鏡子,道人一只手拿著剛剛好,可小女童實在太小,臉小手也小,卻要兩只手捧著看起來才協調。
走出沒多遠,又見到了賣陶瓷的。
似乎正是一家成窯瓷器的店鋪。
宋游一走過去便看見了許多瓷器,杯碗瓶壺都有,大多做得精美,也有成窯瓷器的特征——
不是青花,便是玲瓏。
青花瓷白底青花,淡雅雋永,很討大晏文人雅士的喜歡。玲瓏瓷透而不漏,晶瑩雅致,也有很多人喜歡把玩,玲瓏瓷尤其適合用來喝茶,茶杯之中往往會被技藝超群的匠人雕刻出精美的鏤空花紋,花紋有如玻璃,會透出茶水色澤,有助于賞茶。
此時店中正有幾位異域面孔的人在選購,常聽到他們驚嘆的聲音,店主則為他們講解,看起來一時無法照顧到宋游。
宋游也不在意,小心翼翼拿起一個茶碗,放在眼前仔細觀察。
陶瓷實在是文明中的重要一步。
不過隨著社會發展,人們燒制陶瓷已不止是為了生活便利,而更用于觀賞、收藏、技藝追求、審美表達和祭祀,于是在物質屬性中又賦予了它另一重精神屬性,當文明越來越發達,精神屬性也越來越重。
成窯便是這個時代陶瓷的巔峰。
近看面前這個小茶碗——
白底瓷身之上鏤空出了竹葉圖案,精致不失雅氣,舉起來對著天光一看,這竹葉圖案透光現象更是明顯,仿佛是鏤空的一樣。
又像是白瓷上嵌了玻璃。
“這便是我們成窯出產的精品玲瓏瓷。別看小小一個茶碗,制作起來可不容易,不僅要有上好的陶瓷技藝,還要有上好的雕刻本領,在胚胎上雕刻出恰到好處的圖案,隨后多次施釉填平漏洞,又用特殊手法燒鑄而成,稍有差池,不是開裂,便是透光不好。”店主不知何時已經送走了那幾位來自異域的顧客,對他說道,“客官眼光獨到,您拿的這件在本店也屬精品。”
“多少錢?”
“要看客官怎么買了,是單買一個,還是成套的買,要不要搭配別的。”
“……”
宋游又拿起了另一個。
這個不知是茶碗還是什么碗,開口比先前那個要大一些,也要低矮一些,相比起來更靠近吃飯的碗。而它身上的鏤空圖案由竹葉變成了碎花,碎花之間還多了一條條天青色的紋路。
“客官果然好眼光